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傳統工藝雕琢出時代“新模樣”
在結束杭州、桐鄉的采訪之后,5月21日至23日,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赴東陽與樂清,繼續深入開展“走進非遺第一線”振興傳統工藝浙江行采訪活動。
“在一定的歷史節點上,一項傳統工藝必有其鼎盛與輝煌。振興傳統工藝與時代大背景息息相關。”“政策利好、人心所向,可謂傳統工藝界之春和景明。”……一路上,關于時代與藝術命運的話題時不時被傳統工藝從業者提到。在浙江這塊熱土上,傳統工藝如何緊握時代脈搏,與其同頻共振,并煥發新的生機?
精雕細琢,承續文化血脈
如果說,穿越時空的水鄉社戲、聲聲入情的畬族民歌、意境幽遠的浙派古琴等民族民間表演類技藝讓吳越大地的民眾傾聽到天籟之音;那么,情深意長的雙林綾絹織造技藝、翻飛流轉的王星記制扇技藝、栩栩如生的樂清黃楊木雕技藝等手工制作技藝則刻畫了浙江非遺的精巧靈動。
“非遺所蘊含的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創造能力,以一種生動體現的方式承續著中華文化之魂。它們經歷了漫長歲月,逐漸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氣質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傳統,并且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潤澤著當代民眾和子孫后代的精神家園。”浙江省文化廳廳長金興盛表示。
擁有千年歷史的東陽木雕,具有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等鮮明特點,深受人們喜愛。杭州雷峰塔的大型木雕壁畫《白蛇傳》,香港回歸時浙江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歸航》,江蘇靈山梵宮匯聚大成的藝術殿堂,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木雕裝飾……東陽木雕佳作屢讓世人驚嘆。
同列“浙江三雕”的樂清黃楊木雕,工藝流程復雜、要求細膩,并留下了不同時代的風格:明之木雕刀法圓潤,簡練流暢;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圓轉……
“傳統工藝要在當代謀發展,首先要把老祖宗傳下的手工技術完整地、系統地傳承下來,要以活態形式存在、傳承與發展。當然,這與創新并不矛盾。”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胡雁說。
“認真求是、傳承創新”。東陽市陸光正工作室的廠房空地上豎立著8個大字。這既是東陽木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陸光正對徒弟、工人的要求,也是陸光正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雕刻作品時我不考慮別的東西,會不計一切代價將它做好。”在陸光正看來,要用“鐵杵磨成針”的耐心去對待作品,將作品一點一滴“磨”出來。陸光正從事這一行業近60年,他的工作室集木雕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作設計、工藝創新、工匠培養、產品生產于一體。如今,工作室又多了一個前綴——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融入生活,非遺隨時代創新
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個木園”,可深深感受到木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小明將古老東陽木雕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的努力。作為東陽木雕界中新生代的代表,黃小明認為,“新東陽木雕”要根據時代特征加入現代元素,新時代的木雕師更要有敢于創新的藝術想象力與兼容并包的情懷。“木雕從過去單一的擺件裝飾品發展出現代家庭常見的茶幾、壁畫、木箱等家具陳設,是創新使得傳統工藝極大地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這有利于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他說。
無獨有偶。樂清黃楊木雕國家級傳承人虞金順坦言,當代的黃楊木雕精品應是符合當代人審美的、具有當代現實意義的作品。“不過,黃楊木雕歷史悠久,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卻很少。”虞金順說,他正致力于創作“一帶一路”“五水共治”等當代題材的系列作品。
樂清黃楊木雕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在創新的路上不斷拓寬著自己的視野,比如他的工作室里就收藏著100多件來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木材。高公博受聘為同濟大學、寧波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下轉第二版)
他在授課的同時,也結合青年的需求,從題材到刀法進行創新。“要用刻刀去講好每一件作品的故事。這是雕刻的語言,它有著獨一無二的內涵和表達。”高公博說。
同在樂清的萬清堂木雕藝術館正發展成為該區域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成立至今短短一年半,萬清堂木雕藝術館就吸引了國家級、省級等各門類工藝美術大師30多人參與,創作出200多件作品,并在各類比賽和會展中多次獲獎。
技藝傳承,青年隊伍專業化
傳統工藝要有未來,必須要花大力氣在青年人才培養上,這已經成為浙江非遺界的共識。
樂清市區的晨沐橋邊,綠蔭掩映著的王家黃楊木雕研究所已安靜矗立了多年。“樂清王家”是樂清黃楊木雕的一個符號。第一代王鳳祚藝術創作成就豐碩,還形成了一個以其為代表的木雕藝術學派。在樂清王家,黃楊木雕技藝傳承四代,目前有28人從事黃楊木雕。王家黃楊木雕研究所就是第二代王篤純、王篤芳兄弟生活和創作的地方。王篤純的孫子兩年前考上了中國美院雕刻系的研究生,走的是一條比父輩們更為系統、學院派的學藝路。“他們有家傳功底,又接受了系統的美院教育,將來一定更出色。他們是黃楊木雕的明天。”王篤芳說。
東陽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宅村,是一個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有“民間故宮”之稱。盧宅營造,以其獨特的“套照付照”“退磉”技藝和“三銷一牽”的做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方式,“東陽盧宅營造技藝”也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傳統的師徒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形勢需要,年輕人對建筑有興趣的,都進入高等院校進行系統而專業的學習。作為傳統工藝的東陽傳統營造,想要和學校去爭生源,非常困難。”盧宅營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呂雄心認為,通過工作站和高校對接,可以把大學生引到工作站學習。
呂雄心說的工作站,即浙江省正在全力創建的國家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非遺工作站。“在這里,可以將畢生絕學有步驟、有計劃地傳授給青年學生,彌補他們在學校里以西方建筑為主、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短板,同時讓傳統營造技藝以更科學的方式實現傳承,打造學用一體的傳承鏈。”呂雄心希望通過工作站,推動傳統營造技藝在當代的活化,他說:“借助高校資源,傳統營造還可以融入傳統村落保護。通過傳統營造技藝中的各種智慧,修復、保護、利用傳統村落的環境生態、文化體系。”
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中的景象令人欣喜:在窗明幾凈的不同教室里,學生們或認真聽講,或專注于木雕創作。
“起初我媽讓我學黃楊木雕,我很反感,感覺木雕已經過時了。”該校黃楊木雕專業班學生余乾榮說,“但當學習到一定程度,具備了雕塑的能力,開始用想象力去創作作品時,突然發現我如此喜歡木雕。” 如今,余乾榮已“淪陷”于木雕創作。“碩大的玉米代表豐收,兩只蝸牛相逢代表團圓,葫蘆代表福祿……整件作品采用虛實對比與互相呼應的藝術表達方式……”他指著一件自己剛完成的作品,興致勃勃地介紹著。
“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學校大眾教育的大班集體授課與傳統師徒傳承中的小班口傳心授相結合。通過平時的觀察、考核,進一步挖掘有天賦并肯努力的苗子進行進階培養,助其快速成長。”該校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比賽中,該校學生作品獲得了全國二等獎。據悉,黃楊木雕專業班80多人的學費、材料費、工具費等全部由市政府買單,助力傳統工藝“無憂”傳承。
浙江在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為傳統工藝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郭藝介紹,在夯實基礎性工作、推進非遺檔案和數據庫建設的同時,該中心創新工作思路,提升活動理念,促進非遺融入生活,舉辦了第十二屆義烏文交會“浙江非遺衍生品生活主題館”,并將舉辦第九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振興杭州沙龍),以及2017“浙江好腔調”傳統戲劇保護階段性成果系列展演、“非遺薪傳”浙江傳統音樂展演展評等一系列活動。
如今,在浙江,傳統工藝正創新發展、融入現代生活,為行業振興提供著新實踐、新思路、新探索……
編輯:楊嵐
關鍵詞:木雕 傳統工藝 黃楊木 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