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有償補課”治標更要治本
從現在起到年底,河北將在全省開展中小學校和在職教師有償補課集中專項治理,并重點查辦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上不講課后講并收取補課費,以及打擊報復不參與有償補課學生等嚴重違紀、敗壞師德的行為。(5月25日《經濟日報》)
說到“有償補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字面意思,就是通過給教師一定經濟補償,來達到給孩子補課的目的。“一手交金錢,一手交知識”,看上去挺公平,其實仔細分析不然,這種行為嚴重地破壞了教育公平,并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有償補課”離不開一個利字。有的老師采取“課上不講課下講,校內不講校外講”的方式,把知識和技巧留在課外,以此斂財獲利。換個角度想,如果學生不去參加“有償補課”,那么這些技巧和知識勢必學不到,必然與參加過補課的同學拉開差距。鑒于此,學生去補課其實也有被迫的味道。另外,有的老師還利用補課的時間,透露關于考試的信息和動態,讓補課的同學在考試中占有優勢,以證明補課的重要性,這完全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初衷。
嚴禁“有償補課”提了很多年,可效果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壓力依然很大,家長、老師乃至社會都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重要標準。在如此語境下,“有償補課”也就有了供需市場,畢竟一方需要提升自身素質,一方需要金錢獲利,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當然,對“有償補課”的懲罰疲軟,也是造成其不斷反彈的重要原因,違法成本太低,盈利收益太大,自然就有人敢冒險。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根本職責,也是重要使命。作為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塑造人才作為奮斗事業,豈可為金錢污了教師的神圣光輝?部分地方的“有償補課”,使得教育充滿了功利化、利益化。如果沒有一個積極向上、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又怎么去塑造?長遠來看,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對“有償補課”來說,打擊只是治標不能治本,關鍵還在于完善教育制度,強化監督管理。一方面要加大對教育體制的改革力度,打破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評價體系,以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一方面要把監督管理的關卡前移,強化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堅持做到常態化、經常化、規范化,以此促使教師回歸主業,倒逼教育回歸本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補課 學生 治標 治本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