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金融去杠桿須攻克同業存單堡壘
在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同業存單業務,成為監管整頓的重點。從3月28日以來,在銀監會發布的文件中,有三個都提到要加強對同業存單的監管。銀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再次明確提出,對于同業融資依存度高、同業存單增速快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點檢查期限錯配情況及流動性管理有效性。監管機構發文嚴管同業存單,旨在降低金融杠桿,規范機構行為,將存單納入統一監管體系。
同業存單是指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于2013年年末推出,被視為中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一個突破口。從發行結構來看,同業存單發行人以股份行和城商行為主。而同業存單的持有人以商業銀行、廣義基金、政策性銀行為主。
同業存單推出后迎來爆發式增長。統計顯示,同業存單2016年年末存量為6.3萬億元。目前已有333家銀行公布了2017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發行量高達14.18萬億元。
同業存單的爆發,與衍生出“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投資—債券配置”的資金流轉鏈條有關,正是這條資金流轉鏈促使同業存單需求增長旺盛。在這條流轉鏈上,多個環節都存在正利差。因而,銀行有動力在負債端發行同業存單獲得資金,在資產端去購買同業理財;而同業理財的投向,則通過委外投資或自主投資進行債券配置。在流動性寬松、資金成本低的市場環境下,每個環節都可通過加杠桿做高收益。
這一鏈條也促使同業存單變成加杠桿的捷徑,但資金卻沒有進入實體,而是在金融機構內循環。也就是說,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收益,將資金在自身體系內空轉,比如通過同業存單的方式將資金從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流向城商行,而后者通過債券杠桿投資的方式來實現盈利,整個過程基本沒有實現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比如2016年同業存單發行量翻番,但2016年企業債融資量與2015年基本持平,都在3萬億元左右,可見銀行體系并沒有增加對企業債的配置,也就沒有通過債券投資的渠道實現信用投放。
隨著央行縮短放長,市場整體資金利率水平抬升,同業存單利率也水漲船高,股份銀行一年期同業存單利率從2016年初的3.2%提升至目前的3.8%。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大背景下,加強同業存單監管成為央行倒逼機構去杠桿的又一措施。目前仍處監管真空的同業存單也成為金融去杠桿必須攻克的一個堡壘。攻克這一堡壘并不容易,2017年一季度MPA評估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的范疇,但在2017年一季度考核到來前,同業存單“量價齊升”再現,3月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更是超過2萬億元,突破了2月1.97萬億元的記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與同期限同業理財預期收益率甚至出現息差倒掛。同業存單如此“瘋狂”,如不痛下猛藥,杠桿難去,實體經濟難興。
需要注意的是,在抑制同業存單對高杠桿滋養作用的同時,不能對同業存單全盤否定。同業存單本質是利率市場化過渡期應運而生的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前問題主要在于金融機構過度依賴同業杠桿籌資套利,因此需要加強“穿透式”監管,規范機構行為,將存單納入統一監管體系,實現金融去杠桿。(吳青)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同業 存單 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