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西藏去年14.7萬貧困人口脫貧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西藏自治區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面臨點多面廣、基礎薄弱等嚴峻挑戰。國務院扶貧辦批準的2015年西藏新一輪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59萬人,去年減貧人口14.7萬人,還有44萬貧困人口,脫貧任重道遠。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西藏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逐步構建起了“五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增強。此外,西藏建立了“1+N”政策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去年1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西藏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十三五”開局之年,西藏脫貧攻堅首戰告捷:2016年1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并得到國家確認,1008個貧困村(居)達到退出標準,10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其中5個縣申請國家考核評估。
政府因地制宜,群策群力助脫貧。“截至目前,出臺了36個涉及脫貧攻堅的規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財政投入、金融支持、土地政策、產業扶貧、生態補償等配套完善、涵蓋各方的政策體系。西藏被評為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8個省份之一,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有關部委的高度贊賞。”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丁業現說,西藏已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金融扶貧、援藏扶貧、社會扶貧“五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專項扶貧,統籌整合36類財政涉農資金85.2億元;行業扶貧,實施交通、農牧、水利等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251個,總投資53.63億元;金融扶貧,全年落實扶貧再貸款資金3784萬元,累計發放扶貧貼息貸款218.15億元,形成了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到戶扶貧等對應各類主體‘應貸盡貸’的金融扶貧政策體系。”西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尹分水說。
企業和社會各盡其力。“17個對口援藏省市、18家中央企業與受援地簽訂了扶持協議。132家區(中)直單位參與定點扶貧,實現全區5467個貧困村(居)全覆蓋。”尹分水說,西藏啟動“百企幫百村”行動,470家各類企業與670個貧困村(居)對接幫扶;12家企業與扶貧部門簽訂《企業支持就業扶貧框架協議》。中國煙草總公司五年捐資5億元助推扎朗、貢嘎、班戈、仲巴4個縣脫貧攻堅,成為企業助力西藏脫貧攻堅的典范。
與此同時,針對全區148695戶、58871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現狀,西藏因人因戶提出幫扶措施,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施成果顯著。去年實施扶貧項目528個,完成投資33.58億元,帶動貧困群眾脫貧5.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總投資51.5億元,易地搬遷總規模18310戶涉及7.7萬人,建設376個安置點,已搬遷入住3.58萬人。
特色合作社為脫貧致富開新路
產業扶貧作為創新扶貧方式的重要舉措,能夠實現扶貧工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帶動貧困人口自力更生走上致富新路,因此成為西藏推進扶貧工作的重點任務。西藏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重視產業培育力度。其中,發展特色農牧民合作社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實現形式。
記者在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林芝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數量增加,氆氌這一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民族產品受到游客的親睞,當地扶貧部門正是看到這一商機,幫助當地藏民成立了氆氌縫制加工合作社,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自己單獨做活難處非常多,成立合作社一起做,工作有配合,銷路也更好。”工布江達縣惠民民族服裝加工合作社理事長洛桑赤烈告訴記者,縣里有關部門為了扶持合作社的氆氌加工生意,不僅為他們提供廠房,還通過微信等途徑打開市場銷路,而且專門為他們設立了精準扶貧項目。“股東每人每月3000多元,工人2500元,技術成熟的話還會加工資。去年賺了10萬元,除了發放工資,還會做滾動再投資,下面還要擴建。”他說。
除了氆氌合作社外,當地扶貧部門為了多渠道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還成立了朱拉鄉松茸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錯高鄉錯高村原種藏香豬繁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專業合作社,以“貧困戶+合作社+公司”模式,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為貧困戶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合作社一頭連著農牧業生產和農牧民,一頭連著加工企業和市場,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直接帶動入社農牧民增加收入,間接示范帶動未入社農牧民發展現代農牧業生產。
據了解,山南市曲松縣曲松鎮瓊嘎村藏藥材種植加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直接帶動入社農戶增收脫貧。此外,日喀則市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發展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民族手工業、文化旅游業等多種產業,有力拓展了當地貧困群眾的致富渠道。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進產業扶貧工作,自治區去年全年整合資金40億元作為產業扶貧發展資金,設立風險補償基金12.78億元,撬動對口援藏、金融信貸、社會資本20億元,已實施項目528個,帶動5.8萬名貧困群眾脫貧。
易地搬遷“拔窮根”
西藏在實施脫貧攻堅過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當屬易地扶貧搬遷。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只有“挪窮窩”“換窮業”,才能“拔窮根”“穩就業”。
“西藏去年全年落實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51.65億元,完成投資40.9億元;開工建設安置點376個、住房1.8萬套,已搬遷入住3.58萬人,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丁業現說。
歷經夏日多年少有的強降雨天氣,53歲的羅布總有一種“虎口脫險”的感覺。去年,國家投資7761萬元,對他所在的察隅縣布巴村實施易地搬遷,讓全村人安全度過了大雨時節。
布巴藏語意為“有膽量的人”,住在過去的布巴村,確實考驗人的膽量。布巴村原先所在的瓦龍鄉,不通公路,地處怒江河谷懸崖上,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災害頻發。布巴村民的耕地在對面的半山腰上,耕作土地來回至少要4個小時。秋收碰到降雨,村民收割懸崖邊的莊稼,須打樁拉繩系在腰上。人均耕地不足一畝,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僅1700元。
布巴村于2015年易地搬遷至察隅縣下察隅鎮。記者近日來到易地搬遷后的布巴村,寬闊的黑色路面直抵村莊,村頭河灘大型拖拉機在轟鳴中開荒造田。布巴村有63戶、363人。走進村民阿帝家,寬敞的院落鋪滿綠色草皮,廚房、臥室、客廳等均用藏式風格裝修。布巴村整村搬遷后,人均耕地面積達兩畝以上,一年兩收,村民不僅可以上山采集各種藥材,還可出門打工,增收渠道大大拓寬。
村黨支部書記昂珠說,縣里多次舉辦了農業及蔬菜種植、鋼筋工、泥瓦匠等培訓班,覆蓋到全村所有的勞動力,讓居民通過產業發展安居樂業。目前,村里外出打工的達到80多人。
拉薩河畔的曲水縣“三有村”(有房子、有產業、有健康),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建成,是西藏建成的首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6年7月,來自曲水縣3個鄉、10個村的184戶、712名貧困群眾,陸續搬進了新家。曲水縣對搬遷點規劃了居住區、生活區、產業區,三有村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下,奶牛、藏雞養殖、藥材種植等產業蓬勃興起。
“這一切像是做夢,靠自己每年外出打工,干10多年都不一定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村民塔慶說,“住在這里出門方便,在合作社干活每月還有工資。”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西藏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群眾26.3萬人,占西藏5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44.6%。
三項舉措打造小康村
2016年,西藏脫貧攻堅工作重視程度之高、政策保障之強、投入規模之大、整合資源之多、社會動員之眾、影響范圍之廣、工作要求之高、脫貧成效之實,都是前所未有的。
“西藏脫貧需靠政策的強力推動。去年,我們出臺了《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這是打贏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戰的總綱,確保到2020年實現59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縣區‘摘帽’。”丁業現介紹說,自治區建立了“1+N”政策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1”即《實施意見》;“N”即貧困縣約束、幫扶、考核、退出等體制機制和產業、搬遷、生態、教育、社保、金融等精準扶貧措施。
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對口援藏扶貧水平,西藏組織考察組赴寧夏、福建調研閩寧扶貧協作先進經驗,西藏將充分發揮對口援藏優勢,大力推進援藏扶貧向縱深發展,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外力支持。
今年,西藏還將繼續攻堅克難,不僅使群眾能盡早脫貧,更重要的是確保就業穩定,不返貧。今年,西藏將在繼續實施好“五個一批”的同時,重點實施三項舉措。
一是大力實施“十項提升”工程。總規劃投資2000多億元,面向重點貧困鄉村,大力實施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積極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整村推進小康村建設,集中力量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打造一批美麗宜居、設施配套、文明富裕的脫貧樣板村、小康示范村。
二是實施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投資60億元,實施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穩步推動邊境地區通過住房條件改善、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等,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引導非邊境地區群眾向邊境地區轉移,確保邊民安心守邊固邊,確保“山這邊比山那邊好”,體現道路自信,展示制度優勢,樹立國門形象。
三是實施高海拔生態搬遷工程。對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實施要素適度集中戰略,推動向城鎮、資源較富集、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地區搬遷,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集約效應。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扶貧 脫貧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