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光明日報:從民間修家譜熱談開去

2017年05月04日 14:34 | 作者:徐兆壽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作者:徐兆壽(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

民間修訂家譜的熱潮正悄然興起。據媒體報道,湖北武漢的蔣先生花費120萬元修訂家譜,其中包含“清正廉明”“窮莫丟豬,富莫丟書”這樣的家訓。修訂家譜引來一些批評的聲音,認為這是落后的宗族觀念的反映,但輿論中仍是贊賞者居多,認為這是“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的好方式。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筆者認為修家譜對家風建設和民間道德文化建設意義重大,是修復我們早已陌生的傳統文化的一個不錯途徑。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先祖崇拜,這與農耕文化有關。生老病死,四季輪回,道法自然,融入自然,這是中國人原始哲學與倫理觀念產生的基礎。正是因為這種深層次的文化信仰,中國人歷來重視家譜的修訂。家譜被擺放在祠堂或家里最圣潔的地方。

一本家譜展示了一條生命繁衍的清晰“線路”。你會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你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老人會時常向孩子講述先人的故事和經歷。家譜上還常常對德行高尚者有幾筆蓋棺論定似的描述,如“清正廉明”“勤儉持家”“坦蕩做人”“生財有道”,一條精神延續的密碼跳躍在紙上,熠熠生輝。它就像座右銘一樣時刻在提醒人們,一定要繼承先人們的遺訓。日積月累,這便成了家風。

據考證,中國人修家譜的習慣從先秦時就有了。相傳西周賢臣周公確立了家族制和嫡長子繼承制,從血緣上分清孰親孰遠,開始記錄家族中成員的血緣關系,逐漸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文化。家譜剛開始是在官方流行,到了唐以后就流傳到民間,及至明清時達到極盛,以此還形成了各種個性化的家風、家教。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都是這種傳統中的代表,諸葛亮的《誡子書》至今掛在很多人的家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文化之所以綿延數千年而不滅,與這種文化的傳承是有極大關系的。當然,在歷史上,家譜發展也有不好的一面,如魏晉時期人們修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成了階級固化的重要基礎。正因如此,隋唐時期產生了科舉制,以此來彌補它的不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才是我們精神生長的根系,只有充分繼承、弘揚傳統文化,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強國。家譜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卻也很重要,它一方面記錄著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另一方面記錄著家族的精神傳承。

今天,隨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的漂泊感越來越強烈,精神的個體化傳承越來越難,家譜的修訂也許是反抗同質化的一條出路。它可以在歷史的宏大敘述中保持其鮮明的個體性和獨特性,為文化的再生提供鮮活的個體經驗。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光明日報 民間 家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