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當彭城再遇可染

2017年04月12日 09:13 | 作者:雪楠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今年3月26日,是李可染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彭城(徐州)以“東方既白——李可染和他的師友們”專題展來紀念這位彭城走出去的山水畫大師。對近現代美術史而言,彭城走出了一位現代山水里程碑式的人物,對于彭城而言,彭城的山水人文孕育了山水大師李可染。

李可染, 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徐州一個貧苦家庭,原名李永順,1937年離開徐州,在徐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在徐州的生活,積淀了李可染的藝術創造,徐州文化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徐州古稱彭城,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處南北交界之地,它的文化受到齊魯文化、中原文化、吳文化和楚文化的多重影響,是這些文化區域的的邊緣之地,也是交匯交融之地,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文化特性,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它突出的區域地理優勢,以及獨特的人文歷史決定了徐州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形成了崇文尚武的文化特質。這種開放性與包容性,對李可染的藝術創造影響是深遠的。他的山水畫正是融合中西,包容古今才最終形成的,在他的畫中既有中國畫強調的筆墨,更融合了西方繪畫的光影,他的創作更多地體現了融匯中西,在繼承中國傳統與借鑒西方上開拓新路,超越了傳統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路數,推動了當代中國畫發展,是中國山水畫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這也是20世紀中國畫探索的一個縮影與代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李可染先生出生在蘇州或上海、杭州或廣州,他絕對不會創造出今天的風格面貌,這種內在聯系毫無疑問和他在少年時期在徐州的生活、學習,以及徐州那個時期的藝術家以及那些藝術家的藝術活動所帶來的影響有關。李可染的藝術之路起源于彭城,受到那個時代的彭城藝術風氣與藝術家的影響。

第一個是王琴舫先生。王琴舫是徐州著名的花鳥畫家,他的花鳥畫在上世紀20年代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當時在徐州“吳氏兄弟小學”任教,李可染先生10歲進入該校讀書,他的繪畫能力得到王琴舫先生的賞識,稱贊他“孺子可教,素質可染”,后來他就更名為可染。王琴舫先生當時是徐州畫壇重要的人物,他與王繼述、閻詠佰、蕭龍士、王子云、張金石等成立“歐亞藝術研究會”,這個藝術團體對于徐州的美術事業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1924年,在這個研究會的基礎上,由王琴舫等7人發起,得到朱心齋等人的支持,成立了私立徐州藝術專科學校,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私立美術學校之一,為徐州藝術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可染先生1925年從上海美專畢業后,在該校從事教學,1931年,因為參與“一八藝社”活動,被迫退學,返回徐州,在徐州藝專義務教授素描。

第二個是錢食芝先生。錢食芝先生,字松齡,山水學王石谷,工詩書。1920年,13歲的李可染在徐州快哉亭拜錢食芝先生為師,學習傳統山水。拜師以后,錢先生為他畫了一張五尺整紙的山水畫中堂,畫上題了長長的跋文,并題寫了五言律詩一首,詩的末尾四句是:“童年能弄墨,靈敏世應稀,汝自鵬搏上,余慚鷁退飛”。對于李可染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李可染先生曾說:“我13歲的時候,一個特殊的機緣,在‘快哉亭’拜鄉賢錢食芝主師。他是我的恩師,是他把我帶進了傳統藝術道路,要是沒有錢老師,我也沒有今天。”李可染上世紀20年代的山水畫,多受王石谷畫風影響,署名李染。在上海美專畢業創作時,李可染即興創作了一幅王石谷風格的細筆山水中堂,得到了劉海粟校長的推重,并為這幅畫題了跋文,畢業排名列為全校第一。

第三個是李蘭先生。李蘭先生,原名毓蘭,字芳谷,中年一耳失聰,自號“半聾道人”,晚年稱“聾道人”,晚清徐州著名畫家。李蘭山水,師法“四王”、藍瑛,上追王蒙,筆墨精熟,張伯英說他:“山水學藍田叔,人物學癭瓢,花卉學李復堂,各臻奇妙。”他的山水畫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牌獎,開創了華人獲取國際藝術大獎先河。李可染對于李蘭的畫評論甚高,曾說“藍瑛的畫,有骨無肉,缺少韻味,李蘭的畫韻味超過藍瑛,李蘭被埋沒了,很遺憾”。李蘭的畫強調墨色的渾厚與沉重,人皆譽李蘭的畫為“墨墩”,李可染山水強調積墨,最大特點就是墨色濃厚與境界的厚重,這種審美或許受到李蘭的影響,晚年時李可染先生在談到李蘭對他的影響時說:“我畫畫,喜歡‘黑’,可能那次看畫在我心里種下了‘根’。”當然,李可染的黑與李蘭的“墨墩”不能同日而語,不能作牽強的比較,無論技法上還是追求上,李可染更強調墨色的層次與積染,強化了墨的表現力,表現性更強。但李蘭尚“墨”尚“黑”的畫法卻打開了李可染的審美追求與表現,深入李可染的記憶,開啟了李可染的黑色世界,這種來自于兒童時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李可染說:“我7歲入私塾,主人(老師)客廳里懸掛李蘭的大幅中堂山水,感到滿室煙云,仿佛屋里空氣都變了。”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當時李可染看到的是李蘭的哪一張山水作品,但從中可以感知的是李蘭對于李可染的影響,他的畫印在李可染的心中直至晚年,這無疑影響了李可染的藝術審美。

李可染在徐州生活了30年,這30年是他人生開始的時候,也是他的藝術之源。李可染從彭城出發到上海求學,學成回到彭城,任教徐州藝專;再到杭州求學,再回到徐州;1932年他的第一個個人作品展在徐州開展,1937年為了抗戰離開徐州,之后再也沒有在徐州生活。曾經有人對我說,李可染屬于世界,屬于中國,他的代表作都是在徐州以外的廣大地域創造的,這無疑是正確的。今天,當我們紀念李可染先生誕辰110周年的時候,把李可染的創造與他的徐州師友們聯系到一起,我們更能夠看到的是水土與文化對于藝術家的影響與滋養,正是因為彭城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崇文尚武的文化風俗養育和滋潤了李可染以及像李可染一樣從彭城走出去的張伯英、王子云、王青芳、王肇民、劉開渠、朱丹、朱德群,以及比他們年經的創造者們,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徐州的文化品性與格調。

當彭城再遇可染,我想起了“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彭城 李可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