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雞毛換糖”扣準中國商業精神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聚焦浙商群體,講述了“雞毛換糖”的義烏人,從昔日走街串巷“雞毛換糖”的小商販到今日之中國商業脊梁的滄桑巨變。該劇以小人物艱苦創業為支點,撬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版圖,是近期不可多得的兼具情懷與現實的國產劇。
自古以來,浙江商人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雞毛飛上天》并不以成功學為樣板,也不拿成功人士做藍圖,而是以最為活躍的商人城市義烏為根據地,追溯義烏商幫的發跡史。
被打回原型的商業巨子們回到物資匱乏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們憑借祖師爺傳承的“雞毛換糖”手藝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天南海北走街串巷,用紅糖、草紙等廉價物品,換取百姓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微利,不想竟闖出了我國改革開放初年“大眾創業”雛形,一步步成為當代浙商、中國商業乃至民族商業的中堅。
《雞毛飛上天》里陳家村的故事便是以義烏廿三里鎮為現實樣板。當代義烏正是以廿三里鎮“雞毛換糖”為出發點,一步步成為如今地球村小商品集散地。歷史上,“雞毛換糖”推動了城市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現如今它更是一種毫厘爭取,積少成多、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和百折不撓、善于變通、刻苦務實的實干精神。
《雞毛飛上天》對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改革開放史從旁梳理,不帶一句形而上的口號,一切都在平民的視角下進行,化改革政策于大言稀聲大象無形,并讓敢為天下先的卑微踐行者踏浪而行。電視劇里除了底層創業者“雞毛”陳江河敢為人先,還有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大學生邱英杰勇于推陳出新,向落后與桎梏說不,并成為陳江河等底層創業者后盾。從這位青年才俊身上,可以看到中共義烏縣委秘書楊守春的影子,而從邱英杰和謝書記等地方領導身上,還可以看到改革開放踐行者的英明。
此外,《雞毛飛上天》故事還有當下性和開放性。陳江河的大兒子陳旭為家族企業利益與地產商的女兒違心結婚,而弟弟陳錚歸國后致力于B2B商業模式的摸索,這些都是當下地球村正在進行時的故事,除了接駁國際商戰,憧憬未來,秉承老一輩人“雞毛換糖”的奮斗,誰也給不出正確答案。
對地球來說,很多外國人不知道浙江,卻知有義烏,對中國人來說,《雞毛飛上天》是義烏人的故事,而對于地球村來說,這卻是一個關于中國底蘊的故事。它既有陳金水等老一輩“雞毛換糖”人的精神衣缽,又有“雞毛”陳江河和駱玉珠一代人的開創進取,同時還不乏邱巖、陳旭和陳錚等后生的繼往開來,三代人在“雞毛換糖”精神護囿下共筑當代中國人的商業傳奇。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商業 義烏 雞毛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