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經濟界全國政協委員熱議“雙創”成績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崔呂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常態之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轉型升級的新動能。2017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網絡圖片
“雙創”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哪些變化?傳遞出哪些積極因素?資本助力“雙創”又有哪些新思路?圍繞這些話題,3月4日,多位經濟界全國政協委員積極發聲。
回頭一看,改革已經前行了一大步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同時又是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厲以寧經常被問到“怎么看待中國現在正在發生的變化”、如何評價實體經濟的發展。
“過去一年,從身邊看起,我對于這些問題有兩種看法。”3月4日,在政協小組談論時,厲以寧的第一個聚焦點在農村。
當前,我國提出“決戰2020”、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在厲以寧看來,農村的變化已經超乎他的預料,圍繞農民脫貧,有三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首先,農民在學習,特別是在農村土地確權之后,家庭農場規模在擴大,農民們要學習怎樣管好自己的農場,怎樣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接班人,現在看來,‘農一代’對‘農二代’的要求也是極為嚴格的。”
同時,厲以寧把這幾年從城市返回農村的農民稱之為“城歸”:“當年有‘海歸’,現在有‘城歸’,在城里創業的年輕人,掙到了一些錢,也攢到了一些人脈,他們回到農村,對農村實體經濟的振興也起到了作用。”
厲以寧分享了他在貴州省畢節市看到的農民創業故事。
“早年間這個地方鼓勵農民下山去打工,這些農民工在外面交了朋友、長了本領,現在又回到農村,有的人自己開起了小微企業,比如農村原來沒有面包房,‘城歸’回來之后在農村開起了面包房,現在村里人過生日也講究定蛋糕了。比如衣服店里的衣服很貴,款式還不一定時髦,‘城歸’們把成衣鋪帶回了村子,為村民量身定制衣服。
另一個案例在山西漢江,為了保護江水不受污染,江兩岸的農民都在用有機肥種地,后來經過謀劃,西江縣開始推廣種植茶葉,這需要很多勞動力,于是家家都寫信叫在外打工的孩子回來,種茶樹,這看似是個經濟問題,其實也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據厲以寧說,有數據顯示,在我國農村留守空巢老人、婦女、兒童的數量各在4000萬以上,“現在好了,兒子、女兒從城里回來了,大家可以一起生產富硒茶,既解決了經濟問題,也對環境有好處”。
當前,實體經濟需要有質量的發展,關鍵在于調結構。但在厲以寧看來,調結構不會那么快,這是一個慢功夫。但也必須看到一些振興實體經濟的積極因素。
坐標定格北京中關村。這里有很多咖啡廳,咖啡廳里聚集著很多年輕人,他們不是在品嘗咖啡,而是談創意。一百年前,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是要素重組,但厲以寧認為,在眼下,創新意味著創意,只要有好的創意,資金的嗅覺很敏感,就會跟過去。
一些不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常常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改革紅利都枯竭了,怎么辦?在厲以寧看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身處其中的人,只要走出家門,隨處能看到中國的變化。比如農村,人力資本的改革已經開始了,大量地區在推動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項改革一直在推進,現在回頭一看,改革已經走出來一大步了,而且還在不間斷地推進著。
雙創成功與否,資本“嗅覺”也是硬指標
農民返鄉創業,大學畢業生謀劃新點子,這些都為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力量。但創業創新同樣需要呵護和幫助。往往話題一談到這里,很多業界人士就會希望金融“活水”能夠灌溉實體之花。
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銀行前董事長閆冰竹看來,金融與創業創新之間的關系既是密不可分,又是有機融合,因此,除了用足、用好財政資金外,還應進一步增強金融供給,充分發揮中小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中小銀行,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中小銀行自主設立和創辦形式多樣的眾創空間。四是重構金融生態,創新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效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眾創空間及入駐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業務合作模式、風險補償機制和業務考核體系,構建支持“雙創”的一站式金融服務生態。特別是,加快投貸聯動試點落地,將信貸投入的“傳動動能”和股權投資“新動能”有機結合,為創業創新輸血造氧。
除了傳統的金融扶持,民間投資對實體經濟的助力作用也不容小覷。不過,一個新的、又是不得不面對的情況,是從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
自2012年開始,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我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數據。進入2016年,民間投資出現了自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該項統計以來三個意想不到的“首次”:一是首次出現民間投資增速斷崖式的下滑,二是首次出現民間投資增速低于全國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三是首次出現民間投資占全國總體投資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從資本角度看,必須看到機會,才會采取行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表示,體經濟要獲得更多的資金扶持,先要向資本展示出清晰的創新發展路徑。在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方面,關鍵一點是要營造有利于形成企業盈利預期的宏觀經濟運行環境。
“資本總是向利潤高的地方流動,實體經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資本自然就追過去了。”對于這個話題,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提出了實體經濟都應秉承工匠精神。但他同時也提出,政府要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也要防止資本“脫實向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雙創 經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