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綜述:特朗普執政首月遭遇“三大枷鎖”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綜述:特朗普執政首月遭遇“三大枷鎖”
新華社記者楊定都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就有美國專家預言,特朗普可能會淪為“白宮囚徒”,遭遇反對派強烈阻撓,他那些激進的政策也恐難推行。從過去一個月特朗普入主白宮后面臨的窘境看,牽絆特朗普執政的“三大枷鎖”愈發清晰:內閣難就位、政令難推行、理念難服眾。
內閣難就位
一個月前,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承諾,“行動的時刻已經到來”。那時,他迫不及待的心情溢于言表。如今一個月過去了,他依舊顯得有些形單影只,內閣組建遠未完成,政府全面運轉仍遙遙無期。
美國內閣部長的任職需要參議院投票通過。但截至目前,特朗普提名的多位部長仍未通過參議院這道關。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評價,這是自華盛頓總統組建首屆美國政府以來最慢的一次組閣。
回顧特朗普之前的9位美國總統,他們在就任1個月內基本都完成了內閣的組建。即便內閣人選懸而難決,也只是個別現象。像特朗普提名的內閣人選半數遇挫的情況,前所未有。《華盛頓郵報》把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歸咎于黨爭和政治極化,致使民主黨參議員想方設法設置程序障礙、拖延投票日期。
除此之外,特朗普批判傳統政客、推崇商界人士的做法也被詬病。他提名的內閣成員中,有不少人缺少甚至完全沒有行政經驗,而且大多數被提名閣員還有著復雜異常的商業利益背景,增加了審議難度,引發有關商業利益與國家利益是否沖突的大面積擔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副院長達里爾·韋斯特判斷,“特朗普可能還要耗費好幾個月才能組建出完整的政府”。
政令難推行
特朗普常常抱怨傳統政客效率低下,他喜歡用商業速度標榜自己。等不及部長們就位,在白宮的第一個月里,他就發布了46項總統行動,包括12項具有法律效力的總統行政令。
有人評價,特朗普把“三把火”燒得太旺,有時甚至導致失控。例如,他1月27日突然頒布行政令,對伊拉克、敘利亞、伊朗等7個中東國家移民進入美國采取“一刀切”的嚴苛移民政策,沒有考慮到移民問題的復雜性和限制移民的可操作性,不僅引發美國多個城市大規模示威抗議,而且令執法部門驚慌失措、無所適從。
行政令隨后被聯邦法院否決,特朗普政府的上訴也被上訴法院駁回。起草不周,執行不力,最終被否,入境限制令的失敗,似乎在證實外界對特朗普政府缺乏行政經驗、政策恐難推行的判斷。
另外,特朗普在美墨邊境造墻的行政令,雖然顯示了特朗普政府踐行競選承諾的意愿,卻缺乏實際措施和效力,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特朗普表示,修墻經費將來自墨西哥政府,而建墻政策引發墨方強烈不滿,經費來源仍無著落。
理念難服眾
在外交政策上,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理念,將美國自身利益凌駕于盟友利益之上,一度引發北約盟友擔憂。同時,伴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弗林因“通俄門”黯然下臺,特朗普先前的“親俄”概念也受到沉重打擊。
面對歐洲盟友,特朗普先是拋出北約過時、歐盟可能進一步分裂等刺耳論調,引發美歐關系驟然緊張,而后他又改口,再次強調北約重要性,繼而派遣內閣三大高官前往歐洲彌合嫌隙。
這種“打一巴掌給一甜棗”的做法讓傳統歐洲精英們產生一種強烈的不適感,誰也不知道“給了甜棗之后會不會再給一巴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判斷,未來5到10年,美歐關系大的框架不會垮塌,但從更長遠的趨勢來看,美歐關系會趨于松散。
對特朗普外交戰略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弗林的辭職。弗林作為特朗普競選功臣,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主要幕后制定者。他在上任前與俄羅斯駐美大使通電話,商討解除對俄制裁事宜,涉嫌違反非公職人員不得進行外交斡旋的法律而被迫辭職。
弗林的走人,不僅預示著特朗普親俄政策恐難落實的命運,更凸顯情報部門和政府之間矛盾的明朗化。在這些政治阻力的共同牽制下,以及在美國傳統媒體對特朗普的厭惡感作用下,特朗普諸多外交理念恐怕難以服眾。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認為,特朗普政府距提出完整一致的外交政策體系還有很遠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現在衡量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為時尚早。(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朗普 內閣 政府 執政 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