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日本經濟尚未擺脫困惑與擔心
盡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再表示要創造“新的增長”,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甚至深深感受到了日本經濟的回升勢頭,但日本2016/2017財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5%、0.0%、0.3%,就算第四季度數據喜人,經濟增長率仍將在零點位徘徊,因此日本經濟學家、慶應大學教授金子勝認為,景氣繁榮只是表面現象,日本要擺脫通縮仍任重道遠。
安倍晉三提出,日本政府的首要目標是爭取國會早日通過新年度經濟預算,因為預算中包含了很多促進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新年度日本政府預算支出97.45萬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重點支持新技術推廣、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養老育兒產業、農牧漁業發展等。但是,在政府拼命鼓勁的同時,經濟界的謹慎也不無道理。因為與預算支出相比,日本財政收入嚴重不足,新年度需要新增發行國債34.37萬億日元,這意味著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要靠貸款過日子。本來日本的國債與地方債累計總額已超過1000萬億日元,達到GDP的2倍,這個窟窿只能由子孫償還。
安倍經濟學實施已近4年,雖然大企業利潤連創新高,但日本企業中90%是中小企業,雇用了70%的勞動力。大企業利潤大部分作為儲蓄留存,并沒有分配給員工。因此家庭的消費支出沒有增加,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9個月下降,這對70%GDP靠家庭消費支撐的日本經濟來說,可謂動力嚴重不足。因此自民黨前干事長、原農林大臣石破茂也指出,安倍倡導的企業增效、員工加薪、消費提振的“經濟良性循環”根本沒有出現。
據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調查,日本制造業海外生產比例達35.6%,預計2019年將高達38.5%。幾年前擔憂的產業空洞化已成現實。就業數字顯示,2016年11月份日本就業總人數達5733萬人,4年累計增加250萬人。這也是安倍政府顯示政績的最大說辭。但分析表明,新增就業中大部分是臨時工、返聘人員等非正規就業者,多屬于低收入階層。且主要原因是人口下降,勞動力不足,企業削減了對職工妻子的生活補助,養老金領取年齡從60歲延遲到了65歲。
影響日本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世界經濟形勢。進口原油、礦產等資源價格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在國內市場嚴重飽和的情況下,企業依靠產品出口和海外投資支撐發展。雖然安倍晉三執政以來的企業稅從37%逐步降到了29.97%,但汽車等制造業的生產能力一半建在了亞洲和北美地區。此前,宣布退出TPP談判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點名警告豐田汽車公司“要么將墨西哥工廠搬到美國,要么承擔高額進口關稅”。特朗普政府對日經濟政策將成為影響日本經濟走向的重要因素。但是,安倍晉三近日在與特朗普會談時,美方并沒有十分明確的政策表態。
安倍經濟學靠“三支箭”已經經營日本4年,其中金融政策已經使銀行進入負利率時代,日本央行帶頭向股市注資確實帶來了股市繁榮,但其設定的一年內物價指數上升2%,徹底擺脫通縮的目標3年來一直未能如愿。靈活財政政策本意是要刺激經濟回升,結果卻只為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后恢復和核電站“埋單”。第三支箭,即以結構改革為主的成長戰略卻遲遲不見動靜,這其實才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蘇海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日本 日本經濟 擺脫 安倍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