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地災防治“十三五”規劃:全面提升基層災害防御能力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副主任薛佩瑄18日在京解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他指出,到2020年,中國要建成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御能力。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
中國山地丘陵區約占國土面積的65%,地質條件復雜,構造活動頻繁,地質災害隱患多、分布廣、防范難度大,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薛佩瑄指出,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8萬余處,共威脅約1800萬人和4000多億元人民幣財產的安全。
盡管由于預警、治理等措施得力,“十二五”期間,中國地災發生頻次和造成死亡失蹤的人數比例均降低。但中國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高強度地震活動頻繁,各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增大,據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地質災害仍將呈高發頻發態勢。
此次的地災“十三五”規劃提出,將以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為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規劃系統提出四大體系建設:
一是調查評價。如:全面完成4000個重點集鎮的1:1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與重點集鎮周邊2萬處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
二是監測預警。進一步加強國家、省、市、縣四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實現山地丘陵縣(市、區)全覆蓋,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針對性和時效性等。
三是綜合治理。如:對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40萬戶140萬民眾實行主動避讓,易地搬遷。
四是應急防治。推動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的市、縣全面建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專業技術指導機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地災防治 基層災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