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北京市教委與委員面對面回應教育熱點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張惠娟)
積極建言:委員搶話筒
“今天的會議采取委員舉手發言的形式,為使更多的委員有發言機會,請大家盡量扼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發言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16日下午,在北京市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召開的《全面提高人才培能力 推動教育事業新發展》聯組討論座談會伊始,還沒等主持人“提醒”完,委員們就高高舉起了手,“蓄勢待發”。
“這幾年,從中央到北京市,從大學到中小學,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比重都在加大,但中小學的師資培養,仍是短板,大部分是單科培養的。我建議編制一份系統的計劃,做一個調研,查查缺口是多少,以便有計劃地引進和培育這方面的人才。”來自教育界的袁濟喜委員第一個搶得發言權。
“去年放開二胎政策,兒科醫生是一個很大的缺口。現在‘二胎潮’的量一上來,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們要知道兒科醫生培養的問題缺在哪兒?”鄒麗萍委員接過話筒。
“近些年來,隨著每年擴班,招聘新的教師,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應屆畢業的年輕老師走進班級,不會獨立帶班……”談起幼兒園師資現狀,做了34年幼教工作的申玉榮委員有些激動,“我想說明的是,幼兒教師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職業,不是說是誰都隨便就可以當的,除了專業知識,還需要愛心、細心、責任心……”
“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的發展密不可分,而如何穩定人才隊伍也值得思考。我想為教師群體的待遇問題說兩句!”季茹委員希望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群體成為社會羨慕的職業。“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我們的教育隊伍,也才能穩定教師隊伍,讓教師在社會上才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樹立教師的正面形象,傳遞正能量。”
季茹委員一句“傳遞正能量”的肺腑之言,道出現場來自教育一線的委員們的心聲,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由于每位委員發言的時間有限,所以,上一位發言的委員話音尚未落下,下一位委員就早早地做好了準備。為了搶到最后幾個發言的機會,張毅委員和王寧利委員同時舉起了手。面對“競爭”,兩位委員相視一笑,張毅委員先將機會讓給了王寧利委員。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20名委員爭分奪秒,紛紛就醫學教育、學前教育、藝術教育、終身教育、創造性教育等領域的人才培養、教育發展問題積極擺問題、謀策略。
北京市教委:直面問題,誠摯回應
“今天,大家談論這樣一個主題,最受益的是我們教育系統。每一位委員的發言中,都有我們要汲取的營養和要素。”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現場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發言,并仔細記錄發言要點。他說,這發言的20位委員代表,70%的他都在平時的各項工作中有過接觸。
在李奕看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不僅僅是簡單的人才培養的事,而是一個教育的轉型升級、去庫存、調結構、提高產能的過程。“教育系統對于人才培養的產能挺強大的,但是在當前這個社會發展和我們國家發展的特殊階段,我們也需要伴隨整個國家的發展,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比如,從關注知識、能力,到向關注價值觀的傾斜,及關注創新精神的培養。”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供給端如何轉型升級,供給結構如何多元?”李奕結合委員反映出的問題,提出他心中的“教育供給側改革”。“比如,剛才幾位委員提到中高考改革問題,由于題目的可選擇,答案的開放性,包括在各科題目中都滲透著傳統文化教育,這其實都是在供給端轉型的重要探索。” 李奕認為,委員們反映的問題,其實為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方向發出了信號。
李奕表示,要培養國家和民族靠得住的未來人才,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創新精神。“這不是到高等教育階段再去申請科研經費進行的‘雙創’,而應是早期就做培訓,讓孩子早點知道自己的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
針對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教育發展形勢,李奕說,“北京沒有大的港口,沒有冰雪運動基地,沒有大山大河,我們也需要思考,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社會背景下,能給我們的孩子們帶來怎樣新興的教育資源?”
在娓娓道來中,李奕就委員們關切的教育熱點給予凝練的總結回應。
“剛才各位委員發言的內容,都給我們很大啟發,期待在共同的交流和合作,以及提案議案的辦理過程中,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和提升空間,真正讓我們育人能力的轉型升級,在當前這個階段有切實的提升。”
現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委員 教委 教育 北京政協 人民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