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地區盤點:非洲之“動”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題:地區盤點:非洲之“動”
新華社記者張遠
非洲不再是以前的非洲,“希望、發展、機遇”正取代“貧窮、戰亂、饑荒”,成為形容這塊大陸的關鍵詞。
2016年是非洲發展的關鍵一年。政治變化日趨企穩,經濟發展獲得新機,中非合作穩步推進……非洲正在“動”中砥礪前行。
變動
2016年可稱作非洲的選舉年。剛果(布)、烏干達、中非共和國、尼日爾、貝寧、贊比亞、加納和岡比亞等多國舉行大選。
事實表明,非洲特有的政治文化發展與變革仍在持續,各國不斷探索適應本國發展的政治模式,大部分國家選舉沒有引發政治失序。
剛果(布)總統薩蘇與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都已連續執政20年左右。兩人今年再次勝選總統,薩蘇開啟第三任期,穆塞韋尼開啟第五任期。兩國都未出現全國范圍的大規模騷亂動蕩,政局趨于平穩,政府政策得以延續。而貝寧總統亞伊在執政10年后,沒有選擇修憲延長任期,獨立候選人塔隆獲勝當選總統,權力平穩交接。
由于多種原因,非洲國家長期以來頻繁出現選舉失利者不接受選舉結果,操控反對勢力持續對抗,致使政局持續不穩的現象,不少學者稱之為非洲特有的“輸家政治”。
今年9月,加蓬落選總統候選人讓·平的支持者在首都制造騷亂,致使國內局勢一度混亂。12月,輸掉選舉的岡比亞總統賈梅拒絕卸任,抵制選舉結果,要求重新選舉。
但整體來看,2016年非洲政治呈現出企穩趨向。
能動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非洲大陸強勁發展勢頭也受到波及。但憑借充足的潛能,非洲依然被外界視之為“希望的大陸”。
能源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今年持續走低影響多個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石油出口國,南非、幾內亞、塞拉利昂、贊比亞等礦產出口國受挫嚴重。相比之下,一些經濟多樣化的國家如科特迪瓦、盧旺達等國表現良好。
不過,非洲經濟基本面依舊被多數經濟學家和國際金融機構普遍看好。
首先是勞動力人口充足。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非洲人口大約有11億,增長率約為3%,13至35歲人口占37%至40%,50%在20歲以下,70%在30歲以下。從人口結構來說,非洲可謂一片年輕的大陸,一些非洲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在全球不斷上升。
其次是非洲市場正逐漸成熟、擴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今年9月發布的《實現非洲經濟潛力》報告認為,非洲對加工食品、飲料、汽車業及建筑材料等多類制造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同時,非洲多國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一體化,改善投資與商業環境。包括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評價,今天的非洲已經是一塊充滿機會的土地。
行動
中國與非洲合作歷史悠久,長期以來,雙方風雨同舟、相互支持。如今,中國已是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非洲也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新興投資目的地。
2016年是中國與非洲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的第一年。中國與非洲合作繼續穩步前進,亮點紛呈。
今年7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在北京召開,成果豐碩。非洲52個論壇成員方與會超過300人,雙方簽署了各類合作協議63項,涉及金額約182.87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對非直接投資的合作協議金額達162.28億美元,占88.74%。
10月,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鐵路正式竣工通車,兩地運輸時間從原公路運輸的3天降至10小時。亞吉鐵路是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也是中非產能合作取得的重要早期收獲。
當前,中非合作方興未艾。按照中國發改委發布的數據,中國對非洲各類投資存量已超1000億美元,31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投資經營。中國和非洲正用行動詮釋,中非將繼續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非洲 中國 中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