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彭森:經濟改革要避免三大傾向

2016年12月13日 09:49 | 作者:彭森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突出特點是一個“穩”,一是經濟下行的趨勢緩中趨穩;二是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三是開放性經濟穩步提升,“一帶一路”戰略順利推進。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而長期的工作重點是通過深化改革,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給。在去產能方面,中國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充分發展的意見,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目標。中央財政設立1000億元的專項獎補資金,用于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排,推動重點企業兼并重組,今年有望去產能的計劃。

在降成本方面,提出要合理地降低企業的稅負,取消減免一批政府性基金,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15年以來,五次降息,累計降低利率1.25個百分點,四次降準,一次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合理降低企業社保交稅。前八個月企業財務成本下降6.2%,其中利息支出下降8.3%。

另外,在去庫存和補短板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進展,在去杠桿方面一些方案正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還是改革,核心是機制、體制的創新,最終的目標是通過深化改革,培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機制、新動能。改革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改革開放30多年高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增長進入了換擋調整期,增速從2010年的10.4%一路下行今年的6.7%。盡管近年來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需求刺激政策,包括增發貨幣、降息降準等等,但傳統增長動力正在衰退,需求側調控政策的效應不斷遞減,高投資、高消耗、高出口拉動經濟的舊模式已不可持續。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既有國際因素,周期性因素,也有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因素,而供給側最大的問題正是制度的供給不足,束縛了實體經濟的創新動力,導致全要素生產力和潛在增長能力不斷地降低。為了保持平衡、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必須以改革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產要素供給和合理配置的體制障礙,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培育新的可持續的增長動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近期的結構性改革是按照問題導向的原則實現“三去一降一補”,但遠期的目標應是按照目標導向的原則,在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

因此,一方面在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期任務時,要避免行政化、部門化、碎片化的一些傾向,堅持依靠市場,依靠創新和競爭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不忘初心,一些關鍵性的重大市場化改革絕不能放松。如在國有企業財稅金融價格體制、土地制度、社會保障、構建開放性經濟的新體制等方面,必須盡快取得重大進展。要加快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認真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破除一切行政性壟斷,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合理劃分、界定中央地方財政實權和支出責任,充分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緊緊圍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打通三塊地改革的試點,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等等。這類目標導向的改革,必須取得突破可持續性進展。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也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和社會實踐。改革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必須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開拓創新。新時期的改革還要堅持依法治國,使各項改革都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這次論壇聚焦市場公平競爭與反壟斷,是關系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成熟確立和正常運行的一個重大課題。希望聽到國內外專家的真知灼見,為中國改革和轉型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本文為其在“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上的發言,有刪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彭森 經濟改革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