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郵票上的古代宗教壁畫
古代壁畫是我國宗教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歷代宗教活動的歷史見證。在各地歷史文化遺存中,壁畫多出現在石窟和寺廟中。我國曾多次發行展示古代壁畫藝術的郵票。
《偉大的祖國(第一組)敦煌壁畫》特種郵票。《敦煌壁畫(第一組)》特種郵票。
《永樂宮壁畫》特種郵票。《龜茲石窟壁畫》特種郵票。
我國郵票中出現古代壁畫最多的是敦煌石窟壁畫。敦煌莫高窟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后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等十多個朝代不斷修建,歷時千年,至今仍有石窟492座,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其中壁畫有4.5萬平方米,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筑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歷代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為宏揚敦煌壁畫藝術,讓我國及世界人民了解、認識這一文化瑰寶,上世紀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我國曾兩次發行《敦煌壁畫》系列專題郵票。
1952年7月1日,我國發行《偉大的祖國(第一組)敦煌壁畫》特種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狩獵·西魏”、“供養人·北周”、“飛天·唐”和“乘虎天人·唐”;1953年9月1日,我國又發行《偉大的祖國(第三組)敦煌壁畫》特種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馬夫和馬·西魏”、“伎樂人·西魏”、“戰斗·北周”和“牛車·唐”。兩套《敦煌壁畫》郵票為雕刻版單色印刷,設計者以線描形式再現了不同時期的8幅壁畫。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分別于1987年5月20日、1988年5月25日、1990年7月10日、1992年9月15日、1994年7月16日和1996年8月15日發行了6組《敦煌壁畫》系列專題郵票,每組4枚,共24枚。其中1987年的第一組、1992年的第四組和1996年的第六組還各配發1枚小型張,全系列27枚郵票再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創作的壁畫。其中第四組和第五組均為唐代壁畫,可見其在整個敦煌壁畫中的位置,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發展和宗教活動的盛行。六組《敦煌壁畫》郵票設計者以臨摹形式繪畫,并進行恰當的剪裁,采用郵票中54×40mm的最大票幅彩色影寫版印刷,比較真實地再現敦煌壁畫藝術于郵票畫面之上,讓人們能欣賞和了解到古老的敦煌壁畫的現實面貌。
2001年5月5日,我國發行《永樂宮壁畫》特種郵票,全套4枚連印,圖案分別為“西王母”、“奉寶玉女”、“東極救苦天尊”和“金星、水星”。永樂宮相傳是為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興建,名列中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畫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其中主殿三清殿壁畫《朝元圖》高4.26米,長94.68米,內容是各方神祇朝拜最高天尊,是現存元代壁畫中最精彩的一幅。郵票設計者以照片的形式并進行適當整理和加工,再現了《朝元圖》的4個局部畫面。
2008年7月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龜茲石窟壁畫》特種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菩薩”、“護法天王”、“飛天”和“彌勒說法”。龜茲,歷史上曾是西域36國中之泱泱大國,也是佛教文化最早涉足地之一。龜茲石窟約始建于3世紀末,止于12世紀,經歷了近10個世紀的輝煌發展歷程。分布在古龜茲地區有大小20余處佛教石窟遺存,洞窟約600余個,保存壁畫近1萬平方米。《龜茲石窟壁畫》4枚郵票,選取了4處壁畫的局部繪入郵票,設計者在構圖上重點表現了龜茲壁畫的絢麗色彩和飛動的線條美,背景圖案都處理成相對統一的灰色,使整套郵票顯得協調穩重,更好地體現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內涵。
另外,1995年8月30日,我國發行了《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紀念郵票,其中第3枚“眾僧徒習武”和第4枚“十三僧求秦王”,圖案選自少林寺白衣殿傳為清代道光年間民間畫師所繪的兩幅壁畫。
編輯:陳佳
關鍵詞:郵票上 古代宗教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