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發展特色產業 功夫在牌子之外
作為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羊肉粉到底哪里最正宗?10月下旬,中國飯店協會授予貴州省興義市“中國羊肉粉之鄉”的稱號。不過當地的百姓卻認為,遵義羊肉粉、金沙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在貴州都很出名,牌子只給興義有失公平。據悉,遵義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目前正在籌劃“遵義羊肉粉節”。
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若非中國飯店協會授出了一塊“中國羊肉粉之鄉”的金字招牌,貴州各方羊肉粉恐怕仍然會相安無事,各自飄香在當地,誰也不會有爭議,也不會有“醋意”“反擊”。
得到“中國羊肉粉之鄉”稱號的地方,是否從此產業發展就一帆風順、財源滾滾了呢?也許未必。雖然獲得這塊牌匾意味著得到了“官方認證”,知名度和曝光率瞬間提高不少,但一個地方的特色產業要想長遠發展和持續興盛,核心還是靠工藝的精益求精和口碑的慢慢沉淀,不是一塊牌匾能左右的。這些年,一些曾經紅極一時、幾乎遍布全國的名小吃,大多都“泯然”于眾。同樣的道理,沒有得到“中國羊肉粉之鄉”牌匾的地方,也不用妄自菲薄。消費者的口碑才最有價值,順應市場規律,具備優秀品質的產品同樣可以不斷發展壯大。
興義之所以能獲“中國羊肉粉之鄉”稱號,大體包括了主動申報、邀請考察等過程,這種主動出擊、強化品牌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倘若過度依賴“牌匾”的光環,人為地割裂不同地域間的文化關聯,反而會干擾特色的形成與產業的壯大。不少實例說明,商場博弈的結果,并不只有戰勝對手一種選擇,和合共贏才能走得更遠。與其為一牌匾爭得面紅耳赤,不如共同把貴州羊肉粉的品牌發揚光大。
由“中國羊肉粉之鄉”說開去,近年來,爭搶各類“美食之鄉”“產業之鄉”牌匾的事件并不鮮見,折射出急功近利的發展之風。一些地方經濟欠發達,招不來商、引不來資、帶不來游客,只好去爭搶“美食之鄉”“產業之鄉”“名人故里”等撐門面的名號,以發展旅游、打造文化特色、帶動經濟發展,結果卻收效甚微,甚至造成“鄰里”間的惡性競爭,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與其如此,不如放過那塊牌子,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地方文化產業在市場中發展壯大,讓“美食之鄉”與“產業之鄉”依靠精湛的品質,自己吃香。畢竟,“牌匾”可以收下,但文化脈絡是很難獨自占有的。
“中國羊肉粉之鄉”之爭也啟示相關部門與協會,授予“××之鄉”的牌匾要慎之又慎,不宜因哪個地方邀請考察、提出申請就輕易授予。如果授牌演變為區域之爭,反而會造成文化意義上的概念混淆。對于地方特色,或許口碑比牌匾更重要,沒必要急匆匆地就把“非我莫屬”的牌子掛出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羊肉粉 小吃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