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上海緣何成為青銅收藏重鎮

2016年11月03日 14:28 | 作者:李婷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上海鮮少出土青銅器,但上海博物館卻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收藏重鎮,這里藏有從夏代至漢代2000余年間的7000多件青銅器,素有中國青銅器收藏“半壁江山”之稱。原因何在?日前在上博召開的《陳佩芬青銅器論集》出版座談會上,專家透露,上博的青銅收藏大致來源于3個方面:一是私人收藏家捐 贈的;二是從冶煉廠和廢銅爛鐵中搶救出來的;三是從香港和海外以重金購回來的。而這背后,是一代代上海文博人的不懈努力。


BB7C6E0AE67E8CCC2F9141A152CDD4BE_500_0_max_jpg


誠心“換來”意外之喜

文物,是博物館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據上博館長楊志剛介紹,剛成立時,上博藏品僅有9000余件,如今已達近100萬件。在上博的 青銅器收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于民間捐贈。無論是大克鼎,還是子仲姜盤,抑或是其他的青銅重器,它們之所以最終在上海博物館安家,源于歷代上博人的誠 心、耐心與真心。《陳佩芬青銅器論集》 一書中記載的已故著名青銅專家、上博原館長馬承源的故事,便是一個縮影。國內外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者要到上博觀 摩青銅器,上博盡可能滿足對方的要求,在不違反國家文物保護條例的前提下,不僅為對方參觀展廳提供方便,還打開庫房,請他們免費觀賞,作為館長的馬承源還 常常親自接待,并請館內專家與他們一起討論學術問題。一次,一位外國考古專家慕名來到上博,想就青銅器的問題與馬承源探討。當時,馬承源正在外地出差,身 體也不適,但他得知情況后,冒著大雨趕回上海,連夜與專家展開研討。

這樣的誠心,“換來”了意外之喜。在馬承源等上海文博人的人格魅力影響下,不少藏家不僅捐獻家藏,還主動出資購買青銅重器捐獻給上博。 1995年,馬承源在香港發現一件稀世珍品———春秋晚期“吳王夫差盉”。盉的肩部有一條弧形提梁,是由無數條小龍相互糾纏交結而成。盉身呈扁圓形,飾以 變形的龍紋,腹部有一個短而曲折的龍頭流,底部有3個獸蹄形足。盉的肩上有一周銘文:“敔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十二個字。吳王夫差在位22年,傳世遺 物至今發現的僅20余件,大都是水器和武器,青銅禮器僅此一件。馬承源愛不釋手,但物主要價甚高,一時難以籌資。正當愁眉難展時,香港何東集團主席何鴻章 聞訊,主動表示由他出資購買,捐贈給上博。1995年12月,何鴻章將這件搶救回歸的“吳王夫差盉”捧入上博青銅館陳列柜內。

慧眼識珠“變廢為寶”

“從徐森玉、謝稚柳到馬承源、汪慶正等,一代又一代文博人的努力,為上博獲得捐贈、購買文物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而上博的青銅收藏,也有一部 分是文博前輩憑著專業的眼光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從廢品回收站、鋼鐵冶煉廠等處揀選搶救的。”青銅器鑒定專家彭適凡透露,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上博青銅器研究 專家陳佩芬就經常和同事們到上海冶煉廠和一些廢銅倉庫中搶救文物。陳佩芬1952年起任職于上博,她早年跟隨考古學家蔣大沂學習經學、金文,打下了扎實的 國學功底,掌握了青銅器學的基本理論。以后,又與馬承源共同擔當起上博的青銅器研究工作,特別是在馬承源的指導下,對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器形、銘文、紋 飾、銹蝕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實踐工作,積累起豐富的經驗,很多青銅器她手一掂重量,或眼睛一望足、體高低比例,就能大致辨別出真假。

有一次,一位同事從安徽運來的廢雜銅碎片中發現了兩條半龍,似乎是器物上的耳朵,但又找不到器物,只好把它存放起來,陳佩芬心里一直惦記著 這兩條半龍,密切注意安徽運來的銅包,兩年后,她從安徽的銅包中發現了兩件無耳的青銅大尊,一經核對,果然這一青銅大尊上所缺的龍耳就是兩年前的那兩條半 龍,經過修復,就成了一對造型優美、罕見的青銅器龍耳尊。彭適凡說,上博歷年來從廢銅中搶救出來一大批青銅器,有些還是夏代晚期和商代早、中期的青銅器精 品。

據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張曉敏透露,曾任上博副館長的陳佩芬一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青銅器事業,不僅搶救了一大批青銅文物,研究成果也頗為 豐碩。生前,陳佩芬每天早上6點便準時坐到案頭開始一天的工作,60年如一日,即便退休后亦是如此。為了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做研究,她甚至一日三餐都吃“亂 燉”,即把要吃的東西全部放在一個鍋里煮。早上煮好三頓的量,中午、晚上熱了再吃。這次由中西書局和朵云軒聯手出版的《陳佩芬青銅器論集》,是陳佩芬學術 研究文章的結集,內容涉及中國青銅器的各個方面。比如,她寫的《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概論》,是國內最早的青銅鏡研究文章;而她的《青銅器辨偽》一文,為青 銅器的鑒定工作建立了有價值的標桿,至今仍是青銅研究必讀文章。(李婷)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上海 緣何成為 青銅收藏重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