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脆弱的長江源需要厚實的責任護航
9月30日,長江源頭格拉丹東姜古迪如冰川,海拔在5400米以上。科學家認為,因水量補給不足和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退縮,近40年最大退縮距離超過1200米。1986年長漂核心靈魂人物楊勇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三江源地區冰川雪山持續消融減退,凍土層解凍加速,沼澤濕地減少,在短期內造成部分河流、湖泊水位有大幅度上漲。(10月31日《新京報》)
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全球變暖,給三江源的冰川帶來了滅頂之災。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態,隨著冰川的退縮而有枯竭之憂。三江源頭一旦不能再成為源頭活水,那么母親河也就意味著斷流。更重要的是,當第一滴水變成了最后一滴水,源區水源瀕臨枯竭、荒漠化加劇,及至整個江河流域出現干旱。到時候,整個三江源就會成為生態的災難而不是江河的源頭。
脆弱的生態離不開保護,人類活動的加劇造就了一個個生態悲劇。全球性的影響盡量不可避免,需要所有國家都共同參與努力,比如全球大氣排放的談判和生態保護的協凋。然,天災其實也是人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與溫室效應,固然不能絕對左右,不過基于生態保護和后果敬畏,而對脆弱的三江源頭加以善待,盡量減少人為活動的破壞,卻是我們能夠也必須做到的當務之急。
三江源作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有“中華水塔”之稱,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另一方面,基于經濟利益的考量,非法活動和開采行為并沒有得到禁絕,甚至有砍掉生態區讓位于采礦的政府行為。比如2013年,青海省政府為了便于采礦的需要,一紙政令將省級自然保護區縮小約5%,將原本禁止開發的兩大礦區劃出了保護區,讓違法開采的行為合法化。加上非法行為的泛成災,那么脆弱的三江源頭則更加弱不禁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六條中明文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狩獵、捕撈、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三江源頭才實行了最嚴格的保護措施。數十年來,由于非法采礦的泛濫,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已明顯惡化,形勢日益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本應加大對過度開采和非法采礦進行干預和整治,而不是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而對開采行為讓道,甚至壓縮保護區的面積而進行政策“漂白”,若是此禁一開恐怕將會讓保護區被步步蠶食,竭澤而魚之下,脆弱的三江源頭將會加速惡化。若到時純凈的水源地,只剩下人類的眼淚還是清澈的,我們又拿什么來還原一江清水,又如何給三江源提供水源?
若國家一邊加強生態扶持,一邊又保護不力,人為破壞的行為得不到制止,三江源的保護前景就難言樂觀。三江源頭的地方經濟發展所受到的損失,可以通過生態補償給予解決,并基于減少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影響,做好退牧還草和整體遷移,擴大生態保護的范圍,加大對采礦等破壞行為的懲治力度,杜絕開設旅游線路等人為影響,讓三江源頭保護區免受人類的打擾,如此才能避免其加速惡化。
脆弱的長江源需要厚實的責任護航,這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尤其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并真正將責任落實到位。除了要制定統一的法律規范,確定保護區的范圍與面積,還要落實保護與補償資金,明確各方責任并進行嚴格的問責,最終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實施,用看得見的實際行動,給脆弱的生態提供堅實的保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長江 全球變暖 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