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湘江秋碧琴5560萬成交 古琴成為拍場新貴

2016年10月28日 16:57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在10月5日的2016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上,一件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以5560萬元港幣的高價成交。古琴為何會拍出這么高的價格?古琴有怎樣悠久的歷史?古琴的樣式都有哪些?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1147896


近年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新熱點不斷涌現,其中古琴堪稱是一大亮點,受到藏家的熱烈追捧。在北京保利2010秋拍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銘的“松間石意”琴以1.36億元的天價成交,創造了古琴拍賣世界紀錄。2011年嘉德春拍上,王世襄舊藏唐“大圣遺音”伏羲式琴再次以1.15億元高價拍出。2009年匡時國際秋拍上,近代古琴大家吳景略舊藏的三張古琴也拍出了不菲的高價,其中一件晚唐“太古遺音”琴被買家以2072萬元高價納入囊中,另外兩把琴——宋“龍升兩降”琴和元“百納韻磬”琴也分別以1232萬元和582.4萬元的不俗高價成交。可以明顯看出,唐、宋古琴和清代皇家御制古琴受到藏家青睞。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4000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詩經》、《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先秦文獻都有關于琴的記載,可見它的出現年代很早。東周時各國樂官多通琴藝,著名的如楚國的鐘義、晉國的師曠等。孔子琴藝嫻熟,他教授的“六藝”中,即有彈琴頌詩的內容。漢魏以來的司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彈琴著稱。唐代大詩人王維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詩句,宋王安石也有“高山流水意無窮,三尺空弦膝上桐”句,在民間,俞伯牙和鐘子期“彈琴會知音”的故事更是廣泛流傳。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七弦琴,1978年湖北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了戰國初期的十弦琴,此為最早的古琴出土實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古琴在歷代名畫中也多有表現,如東晉顧愷之《斫琴圖》、北齊楊子華《校書圖》、宋徽宗《聽琴圖》、元王振鵬《伯牙鼓琴圖》、明張路《聽琴圖》等。“琴棋書畫”自古被中國文人視為四大修身雅好,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獨特品格寄予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名列首位。“琴者,情也。”劉禹錫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撫琴一曲,成為士大夫的心靈訴求。

古琴制作工藝也有悠久的歷史,歷代制琴名家輩出。唐代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玨、雷迅等十余人,還有張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給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琴苑要錄》云:“唐賢所重推張、雷之琴,雷琴重實,聲溫勁而雄,張琴堅者,聲激越而潤。”宋代名家有朱仁濟、衛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遠、嚴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張敬修等。古琴的樣式很多,南宋田芝翁《太古遺音》是我國最早載有古琴樣式的琴論專著,上面繪有38種琴式,最常見的款式有仲尼、伏羲、連珠、落霞、蕉葉、月形等。由于演奏震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琴形成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等多種斷紋,有斷紋的琴,琴音通徹,外表美觀,尤為名貴。

由于古琴歷史久遠,內涵豐富,影響深遠而為世人所珍惜,成為傳統文化的瑰寶。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把古琴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是中國繼昆曲后第二個入選項目。正因為古琴被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古琴行情開始慢慢在拍場上轉熱升溫,從此高價迭出。2003年底,在中國嘉德秋拍上王世襄收藏的唐“大圣遺音”琴首拍曾拍出891萬元的天價,在收藏市場率先刮起一股“古琴風”。自此古琴開始受到藏家的關注,近幾年超百萬元、千萬元級別的古琴屢見不鮮。特別近兩年來,國內興起“文房”收藏熱,古琴作為文房的品類之一也受到各路買家的追捧。

目前拍場兩張拍價超億元的古琴都是唐宋琴,由此可知唐宋名琴的珍稀。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上拍的“松間石意”琴,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東京(今開封)“官琴局”御制,有“天府奇珍”之譽,至今有近900百年的歷史,更因為在琴盒上有清乾隆帝御制的銘文,是清宮舊藏,故此才有1.36億元的天價,創造了古琴拍賣世界紀錄。而另一件拍價過億元的唐“大圣遺音”琴則是迄今為止拍場上唯一露面的唐琴,同時也因為琴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王世襄。該琴池內有朱漆隸書“至德丙申”四字款,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公元756年)中唐之始,距今1260年,是新中國成立前王世襄、袁荃猷夫婦“鬻書典釵”購得。圓池上刻草書“大圣遺音”,池下有“困學”私印,應是元代大書法家鮮于樞的手筆和所藏。

歷代古琴存量有限是不爭的事實。傳世古琴,以唐琴為神器,唐琴中以雷公琴為最。蜀中雷氏,雷威成就最大。雷威所斫之琴,以“春雷”為尊。目前所知,海內外收藏的唐琴18張,中國17張,美國收藏1張。這些琴多藏于博物館,如北京故宮藏“大圣遺音”(神農式)、遼寧省博物館藏“九霄環佩”、臺北“故宮”藏“萬壑松濤”、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枯木龍吟”等,私人藏家手中僅5張。在存世的歷代古琴中,以明琴為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琴鑒定家鄭珉中解釋,明皇室尚琴,皇帝、太子、藩王以至太監都以琴為雅好,動輒制琴數百張,崇禎皇帝臨死前還在研讀琴曲,可知癡迷。到了清代,古琴成為皇家收藏的古董,所制之琴反倒不如明琴多。

目前,古琴收藏大體分為三檔,高古琴——唐、宋琴由于留存鳳毛麟角,一旦在市場露面,就受到藏家追捧,價位動輒千萬元高價,可遇不可求;明琴作為中端品種,尚有一定數量遺存,價位在數十萬和幾百萬區間居多;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琴因時代近,除了清宮御制的外,價位相對較低,一般在數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目前拍賣市場主要以宋、明古琴上拍為主,間有部分清琴。對古琴收藏而言,銘文也格外重要,自古凡良琴必有銘文。銘文多刻在琴背,內容一般為琴名、題名、制琴時間、閑印、藏印和跋語,多刻在龍池上下和兩側。此外,是否名家藏琴,也是買家們所看重的,有時一些名琴家也是名書畫家,他們的書法題刻銘文大大豐富了古琴的文化內涵,使琴的收藏價值倍增。種種跡象表明,古琴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特色,正成為國內外收藏市場的一大新興熱點,未來幾年古琴還將會有不小的升值空間。

編輯:陳佳

關鍵詞:湘江秋碧琴 5560萬成交 古琴成為 拍場新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