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創新
《全球治理指數2016年報告》在京發布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3日電 9月22日,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聯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全球治理指數2016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全球數據出發,客觀反映世界一百八十九個國家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和貢獻度。在此基礎上,《報告》結合本次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相關共識,以“全球治理轉型的中國方案”為主題,系統性地提出了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國方案,以期促進和引導全球治理發展和創新。
新興大國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
《報告》由“機制”、“績效”、“決策”、“責任”四個部分及各自具體指標構成,旨在衡量世界各國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和貢獻情況。
《報告》顯示,在選定的189個國家中,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最高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法國、英國、中國和日本。從排名來看,排名前五的國家中有四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受經濟及國際關系因素影響,俄羅斯位列第六。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四個區域大國和經濟強國則緊隨其后位列七至十名。大國和經濟強國在總排名中位居前列,大多數國家得分在平均線上下。美國在全球治理中仍居主導地位,絕大多數G7/8及G20等國際組織成員國位于前30名內,但南非及肯尼亞等部分區域大國排名低于預期。從地理分布上看,美、英、法、中位于第一梯隊。加、俄、印及幾個西歐國家位于第二梯隊。北非、東歐、南美諸國組成第三梯隊。第四梯隊國家多為太平洋及加勒比島國、沙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東和中亞國家。
《報告》展示出,全球治理的中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二是以中、日韓為代表的東亞地區,三是以英、法德等西歐及北歐國家組成的歐洲區。相對而言,非洲、中東和中亞地區由于歷史、民族、宗教及地緣政治的關系,得分和排名相對靠后。
《報告》還表明,以中國、印度和巴西為代表的新興大國正成為全球治理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力量。新興國家在某些領域的表現極為搶眼。例如,中國以亮眼的“經濟增長占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度”數據,在“經濟治理績效”項中獲得很高分數。受益于其龐大的聯合國維和人員派遣數量,印度則在“全球責任承擔”方面獲得較高分數。一些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在減貧和衛生等領域成績突出,也在具體分項的得分上有所體現。
中國方案為改善全球治理貢獻獨特智慧
《報告》指出,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式處于極速變動之中。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形成。孤立主義、民族主義逐漸抬頭。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地位凸顯,已經成為改革的助推器。在這一背景下,探索新的方向,建構一個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全球治理體系變得尤為關鍵。
鑒于此,《報告》從評估結果出發,將“中國方案與全球治理的未來”定為主題,分別以 “2020年計劃”、“2030年規劃”和“2050年愿景”為切入點,提出了全球治理機制改革的近期、中期和遠期方案。其中,近期方案重點放在推動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強化G20等國際和多邊組織地位和功能,以及促進中國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中期方案的重點是推動全球經濟的包容性增長、鼓勵新興國家的參與以及進一步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遠期方案則以推動聯合國改革為首要目標,力圖促進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重要影響,建立完善的全球治理機制。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博士認為,隨著全球化進程出現曲折和反復,包括經濟、投資、金融、移民、發展合作等在內的多個全球議題都亟待全球治理的方案,今天的全球治理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研究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機制并互相借鑒,是對建立全球治理體系的突出貢獻,此次報告的發布意義重大。
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在致辭中指出,指標體系在直觀展示各國排名的同時,還能對各國產生激勵和引導作用。《報告》不但直觀反映了世界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基本情況,而且能夠促進各國完善全球治理協調機制,引導各國應對全球治理面臨的重要挑戰,希望報告的發布能夠對推進全球治理做出獨特貢獻。(記者 郜曉文)
鏈接
據悉,《全球治理指數2016年報告》所屬的“全球治理指數(SPIGG)”項目由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于2014年啟動。該指數系全球首次以指標體系的方式對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狀況展開評估。《二十國集團參與全球治理指數2016報告》已于此前發布。此次《全球治理指數2016年報告》則是該項目更權威、更具深度和廣度的代表性年度成果。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全球治理指數2016年報告 中國方案 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