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上財風波,學生是無辜的
針對茆長暄教授解聘后他所帶的幾位學生,上財校方的處置辦法要合情合理,要尊重這幾位學生的意愿。
近日,上海財大解聘茆長暄教授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而他的幾位學生,為了留住導師,奔波了整整一個暑假,經受了也許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磨礪。此刻,他們也許正滿懷疲憊,等待著校方事關他們前途的“宣判”。
拋開“不續聘風波”的是非,在相關的各方中,這幾個學生是無辜的,也是最弱勢的。能夠碩博連讀,本身表明了他們的優秀;選擇一個有國際知名度的“常任軌”教授,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已發表或在審的英文SCI論文在十篇或十篇以上,有學生甚至被國際頂尖期刊邀請為審稿人。
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值得尊敬。因為喜歡自己的導師,因為不愿放棄目前的專業選擇以及已有成果,他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從向校長請愿,到上海市教委,乃至到教育部等部門表達訴求。應該說,他們的團結、執著與勇氣,以及為維護自身權利而進行的“弱者抵抗”,體現了“90后”這代學生某些可貴的特點。
當然,因為年輕和不那么“世故”,他們的行動或許失之“魯莽”。翻閱他們所寫的《上財的逆天日子》,多少讓人捏了一把汗。因為,他們不僅“影響”了上財聲譽,而且,甚至還實名把所在院系的領導們“得罪”了個遍。所有這些,幾乎都觸犯了這個社會的某些“潛規則”。
但另一方面,上財在這一事件中的作為,也不是全無瑕疵。盡管他們聲稱“對于9名學生已有很好的安排”,但“很好”不能只是一廂情愿。而學院方在作出教授“不續聘”決定的前夕,臨時推出的關于研究生導師離職后研究生重選導師新規,的確很容易被學生理解為“因人設規”。如果校方預先就有嚴謹的制度,認真聆聽來自學生們的訴求,也許本不該有此風波。
教育的本質,在于尊重每一個學生。保護學生利益、聆聽學生的訴求,最能體現大學的情懷。當上財校方一再聲明不續聘茆長暄教授,只是出于規則而非個人恩怨時,能否通過對學生的善待,來證明自己的情懷,并修復因此次事件而受到質疑的社會形象?
上財風波,暴露出了中國高校在創“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過度學術功利化以及人文關懷不足的問題。回到當下,我們關心的是,既然校方和教授都聲稱“愛學生”,那么,雙方能不能尊重學生訴求,擱置爭議,平心靜氣地探討讓教授繼續帶這批學生的可能性。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的與其說是智慧,毋寧說,是情懷。
□劉志權(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上財風波 茆長暄 教授 解聘 學生 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