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朱德之孫朱和平談及某些落馬貪官均為高學歷,強調學校要重視德育

朱和平:職務越高,德的分量就越重

2016年08月26日 12:52 | 作者:陳威 楊浩東 | 來源:法制晚報
分享到: 

朱和平,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之孫,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空軍少將軍銜,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是我軍雷達與電子戰領域的專家。


QQ圖片20160826124207


朱德之孫朱和平接受記者專訪

朱德之孫朱和平接受記者專訪


▲朱和平與朱德、康克清上世紀50年代于北京香山游玩

▲朱和平與朱德、康克清上世紀50年代于北京香山游玩


今年是朱德誕辰130周年,近日,在空軍指揮學院的會客室里,朱和平接受了《法制晚報》記者的專訪。在采訪過程中,談起爺爺朱德,朱和平說:“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幾十年的點點滴滴,使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朱家的家風是‘立德樹人,勤儉持家’;家訓是‘要努力做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紅”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專”就是要學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爭取成為一個領域里的行家里手。

朱和平年輕時在北戴河的基層部隊工作,當時雖然沒有機會上大學,但朱德一直鼓勵他不要放棄,并讓秘書專門給他寄來當年北京市的高中課本,要求他抓緊時間學習,補上文化課,鼓勵他做一名技術型、專家型軍人,并對他所在的部隊領導說:“和平在你們部隊當兵,你們一定嚴格管理,可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孫子就放松對他的要求,那不利于他的成長!”

秉承爺爺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朱和平十分注重對孩子的德育教育。他認為“德才兼備”是目前我們在教育上所欠缺的,某些落馬的貪官之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比如16歲就考上名牌大學、博士生畢業的海軍少將汪玉,最后因嚴重違紀涉嫌犯罪而落馬。,具有一票否決權。

家里種的75斤大冬瓜像“扁擔”一樣被寫進新聞報道

朱和平的父親朱琦,是朱德元帥唯一的兒子,身為嫡孫的朱和平,從出生后8個月就跟著爺爺朱德一起生活,在朱德和康克清身邊生活了近40年。

據朱和平介紹,為培養孩子們的勞動觀念,防止他們脫離群眾,朱德和康克清把房子附近的空地開墾出來種蔬菜和雜糧。朱和平六七歲時,就被爺爺奶奶帶著,從翻地、播種,到鋤草、澆水、淘糞、施肥,樣樣跟著干。特別是臟活、累活,爺爺奶奶都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們。

一次勞動時,很熱,朱和平流露出不滿情緒,朱德便接過他手里的鐵鍬,一邊挖地一邊說:“農民伯伯成年累月地這么干,他們就不嫌臟不怕熱嗎?你想想吧。”

每年到了收獲的季節,朱德和康克清就會召集全家和所有的工作人員一起會餐,共同品嘗勞動的成果,享受豐收的喜悅。家里所種的蔬菜除了自家吃,還常送去中南海西大灶食堂。食堂就把菜堆在一起,展覽給來就餐的人們。

有一次,大家把積來的糞肥,都填在一株冬瓜藤下面,這株冬瓜就長得藤粗葉闊。后來,這粗藤上結出一個75斤重的特大冬瓜,摘下后被送進了中國農業展覽館里展覽。結果,爺爺的冬瓜,又像當年朱德的扁擔一樣,被寫進了新中國的新聞報道和學生的課本里。

朱德去世后,在家里沒有找到一件他的新衣服

在長達幾十年的共同生活中,朱和平感觸最多、理解最深的就是家風的傳承。

朱和平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爺爺身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生活條件改善了,依然反復對他們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強調:“粗茶淡飯,吃飯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農中去了。”1960年10月,朱德寫下一首賢文詩:“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建國家,永遠是真言。”朱家后代和所有曾在朱德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這首詩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能不能過平淡的生活,能不能正確對待個人和物質利益,這是‘德’字的重要體現。”朱和平稱。

朱和平回憶說:“為爺爺做新衣服是件很難的事。1975年9月,奶奶想給爺爺做件新衣服,爺爺卻說‘把舊衣服補補,還可以穿嘛!’,奶奶只好把裁縫陸師傅請到家里來,爺爺見了陸師傅,拉起了家常,講起了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意義,表示衣服很多不用做了,我們只好勸爺爺,說人都來了,白跑一趟多不合適,當時,爺爺晚年身材都比較胖了,穿著也不舒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爺爺勉強同意做了一身棉服。這是爺爺一生中最后一次做新衣服。

1976年7月6日,朱德去世時,康克清、朱和平和秘書、警衛員以及護士給他找件新衣服換上。可他們在家里找來找去,竟沒有找到一件新衣服。直到這時我才想起來,爺爺已經多年沒有做新衣服了。最后,奶奶決定讓爺爺穿他接見外賓時常穿的那件灰色中山裝。”

當朱和平把康克清所說的那件衣服找出來時,康克清撫物傷情,泣不成聲:“老總啊,你一生儉樸,這件中山裝你穿了多年,你就穿著他走吧!”

1937年,八路軍在山西平型關獲得大捷。當年,朱德接待了許多慕名來訪的國內外人士,其中就有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之后,朱德與史沫特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史沫特萊回國后,寫有《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1950年逝世前她曾留下遺囑,要將稿費轉交給朱德。國外有關機構將這筆稿費交給了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1958年2月,爺爺接到中國駐德國使館關于如何處理此款的請示,爺爺說:‘買自然冶金科學新書、化學新書寄回!’大使館便用這筆稿費購買了大量國外最新科技書籍,全部分給各大圖書館和有關科研單位。從新中國成立,到爺爺去世,爺爺省吃儉用共積蓄了2萬多元錢。在他去世后,奶奶讓我協助她給中央辦公廳汪東興主任寫了一封信,按照爺爺的囑咐,將這些錢作為爺爺的最后一次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

“爺爺雖然沒有給兒女子孫留下什么財產,但他給我們留下了比什么都寶貴的精神財富。”朱和平說。

為領袖的母親開追悼會,在黨歷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朱德的第一位夫人肖菊芳,是朱和平父親的生母,于1912年秋天在昆明和朱德成親。1916年,朱德參加蔡鍔將軍發動的討袁護國戰爭,進軍四川,駐守瀘州。戰事穩定后,肖菊芳從云南來到瀘州,由于是懷孕之身,坐轎子走過了這段漫漫長路。到瀘州后,肖菊芳為朱德生下了一個男孩,就是朱和平的父親朱琦。不久,肖菊芳得了類似赤痢一類的奇異熱病,撒手人寰。為此,朱德非常悲痛,寫下了“舉案齊眉,頗自詡人間佳偶,離塵一笑,料乃是天上仙姝”的挽聯。朱德一生曾寫下了600首詩詞,其中有一組“悼亡七首”,是當年專為肖菊芳寫的,這也是朱德鮮有的抒發內心感情的詩詞。

最后陪伴朱德的是妻子康克清,康克清告訴朱和平,他們是在1929年認識的,當時朱德已經是軍長,她自己覺得“差距實在太大了”。后來朱德給康克清講他自己的家庭和經歷:“起先,我不想聽,但是他那緩慢沉著的話語,他那動人的經歷漸漸吸引了我。我像聽故事一樣對他的經歷感到有興趣,不知不覺產生了想了解他的愿望,對他產生了新的感覺,認識到了他的許多長處。他雖是個軍長,卻又和藹可親,他擔負重任,卻又像個士兵,同他在一起,自己有種平等的感覺,雖說他比自己要大二十多歲,卻是個難得的好人!”隨后,康克清與朱德在長汀辛耕別墅結了婚。

抗戰期間,朱德作為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八路軍總司令,和普通士兵過著同樣的生活。他在給家人的一封信中說:“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士同甘共苦已幾十年,愉快非常……我為了保持軍隊的良規,從來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當他從自己的外甥許明揚口中得知他的兩位母親(生母和養母)都健在,已過80高齡,四川老家正值荒年難以度日時,心中萬分焦慮,無奈之中,只能寫信給他川中好友戴與齡(朱德當護國軍旅長時手下的副官)借款200元錢寄到家中,并告知:“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將來亦如此。……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你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復我。”戴與齡接信后才知道,朱德連救助老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內心感動不已。當即籌足200元錢,送到朱德的老家。

1944年2月15日,朱和平的老奶奶朱鐘氏(86歲)離世,朱德非常悲痛,為了表示悼念,他一個多月沒有剃須,并寫下了《母親的回憶》一文,在《解放日報》發表。

朱德講述:“我應該感謝母親,她鼓勵我以后走上這條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

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為朱德母親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為領袖的母親開追悼會,這在我們黨歷史上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送的挽聯為:“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中共中央送的挽聯上寫的是:“八路功勛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

1966年11月,一位意大利記者采訪朱德的時候問他:“你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朱德說:“我沒能侍奉老母,在她離開人間時,我沒有端一碗水給她喝。”朱德雖然沒有像常人那樣侍奉自己的母親,但他卻用另一種方式盡到了孝心。他說:“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經常要求我們:絕不能脫離人民群眾

朱德年輕的時候,家里比較窮,全家舉債供他一個人讀書,這些錢一直到朱德當上護國軍旅長以后才逐漸還清。上世紀50年代,朱德為回報親人,從老家接來了十個孩子來北京上學,以培養他們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1962年,三年困難時期,有一次吃飯,爺爺奶奶專門安排了由馬齒菜、莧菜和苦苦菜組成的一桌菜,爺爺邊吃邊對我們說:‘這菜苦嗎?長征時我們連這樣的菜都沒得吃!’爺爺當時還決定,身邊的孩子,能住校的、參加工作的、父母在京的一律離開中南海,到群眾中生活,并交代秘書通報中央警衛局。這樣孩子們按爺爺要求紛紛離去,家中只留下我、援朝、春元、小蘭四個孩子,朱和當時住校,周末回家(朱和、春元是侄孫、小蘭是侄孫女)。后來朱和、春元、小蘭考上大學了,援朝住校了。只剩下我留在爺爺奶奶身邊,這使我有幸陪伴爺爺奶奶度過了‘文革’初期那段難忘的歲月……”

“我雖然留在爺爺奶奶身邊生活,但爺爺奶奶對我要求很嚴,專門給我買了中南海大食堂的飯票,要我平時在大食堂吃飯,和群眾一樣生活。”朱和平說。

1964年暑假,朱德和董必武去東北視察,專門帶上了朱和平和朱援朝一起去。朱德告訴他們:“不是帶著你們出來玩的,我是讓你們去看看工廠,看看農村,接觸社會。”還說“要好好做好日記,回來后我要檢查。”

這次跟著爺爺外出考察,令朱和平印象最深的就是視察哈軍工,因為他看到了爺爺在哈軍工成立之時的題詞:要努力學習近代科學技術,為建立鞏固祖國的國防,保衛祖國而奮斗。

“爺爺當時就對我們說:‘你們將來要考這個學校,將來的戰爭是科學家的戰爭,不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是打不了仗的!’沒想到,第二年朱和與朱春元雙雙考上了哈軍工。爺爺特別高興,對我說‘你要向他們學習,現在就要努力啦!’”

“我一直謹記爺爺的教誨,不僅僅要學好本事,還要超越前人,不斷進取。”朱和平說。

精打細算,一角一分見品行

朱德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建國后,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在采訪中,朱和平向記者展示了朱德家的賬本。隨手翻開一頁,就見上面記錄著這樣一段文字:

1963年11月 應發11月份工資404.80元

扣月租費 59.66                 

扣澡費 2.00

總司令交黨費 10.00

總司令北京飯店理發6次 5.20

總司令去香山散步付茶水費 0.20

給首長買針線共用錢 0.93

買肥皂8條 4.56

洗染補衣服 1.20

織補黃上衣 8.80

給首長買怎樣寫毛筆字兩本字帖 1.28

給朱援朝朱和平買內部飯票 6.00

春元11月份伙食費零用錢 16.00

小蘭11月和12月份伙食費零用錢 40.00

朱和在北京醫院看病的藥費 4.30

朱和11月份伙食費零用錢 16.00

朱和1963年第一學期住宿費 2.50

付供應科米、面、菜、水果等錢 164.10

付特灶伙食費 12.10

付服務科洗衣費 0.95

本月總支出:365.78;用本月收入開支外還存洋:39.02。累計存洋:436.39。

朱和平進一步介紹說:“家中的賬目剛開始由爺爺身邊工作人員管理,爺爺去世后奶奶親自管家。1988年奶奶年紀大了才由我接手。爺爺奶奶的一生,每一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每一筆賬都記得清清楚楚,所有的積蓄都交給了黨和國家。這些平凡的生活細節,處處體現出共產黨員的信仰和追求。”

高才生落馬應反思教育重才不重德

1969年朱和平初中畢業后,在首鋼當了名工人。但他一直想當兵。朱和平跟爺爺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卻遭到了爺爺的批評,說他是“見異思遷”。鋼鐵行業是國家的支柱行業,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去過20多次首鋼,他希望朱和平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行家里手。朱和平說,其實爺爺并不是反對他參軍,而是反對見異思遷的想法。所以后來他拿到入伍通知后,朱德也沒有反對,并找他談了一次話。朱德說:“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專業、有門技術,比如你原來在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環境,在那里有技術,接觸社會多,學習的條件也好,可你偏偏要去當兵,我看這里多少有些其他因素……”

朱和平到了部隊以后,朱德讓秘書專門給他寄來當年北京市的高中課本,要求他抓緊時間學習,補上文化課,鼓勵他做一名技術型、專家型軍人。部隊首長鼓勵朱和平上指揮院校,然后按營長、團長的步子發展。但是,朱德一再強調,以后的戰爭肯定是技術性戰爭,是科學家的戰爭,沒有很深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技能,是打不了仗的。

朱德說:“你一個小排長,讓你研究軍一級的指揮,能行嗎?你必須首先成為技術專家,必須先上學習科學技術的大學,要補自然科學這門課。上軍事指揮院校那是以后的事!” 

按照朱德“要做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的要求,朱和平在基層部隊工作期間,通過刻苦努力補習了文化知識,并在“文革”結束后上了大學和研究生。在朱和平從事的空軍雷達與電子戰領域里,通過3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趕上了世界水平,朱和平本人也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多項,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5次,成為一名出色的專家型領導,為我軍現代化作出了貢獻。

“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記老一輩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把祖國和人民時刻放在心中,只有長期堅持,持續努力,才能做出成績!”朱和平說。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他不僅關注孩子的分數和成績,更注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朱和平一直在關注學校里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德才兼備”和“又紅又專”是一脈相承的。朱和平說:“現在某些貪官,很多都有一個艱苦的青少年時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上了一流的好大學,得到了組織上的重點培養,有些人在專業上、業務上都取得了成功。他們后來為什么出現問題?我們應該反思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德育教育是不是缺失?這個問題現在抓,還來得及。我們現在有點過于強調分數,把才定得很高,它成了唯一的標準,而對德、對人品缺少必要的考核體系,所以要考慮:對優秀的勞動模范、英雄模范、優秀的生產者等應該給他們學習的機會,不應該因為他們文化層次低把他們全部卡下來。”

朱和平說,海軍少將汪玉,16歲考上名牌大學,博士生畢業,在部隊連續多次提前晉級,40多歲就是正軍少將,最后因嚴重違紀涉嫌犯罪而落馬。還有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的高管也都出現了腐敗問題。德才兼備,職務越高,德的分量就越重,具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德育教育要從小抓起,持續不斷地抓,全社會共同抓。(陳威 楊浩東)


編輯:陳佳

關鍵詞:朱德之孫 朱和平 談及某些落馬貪官 均為高學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