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青瓷中的水滴為何物 收藏為何有難度
想起數量甚眾的文房用具,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雅致。除了聞名遐邇的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外,還有很多輔助文具,比如筆筒、筆架、筆掛、筆洗、筆舐、筆船、水滴、水丞、水盂、鎮尺、臂擱、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和印泥盒等,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本文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水滴。
扇形青瓷水滴(清)
水滴為何物?古人在研墨時,要往硯臺中加水。剛開始的時候,一般使用水盂直接往硯臺內加,不過,水盂盛水太多,稍不小心,水就會溢出來了。所以,古人便發明了硯滴,一種可以掌控水量的新器物。清代的文化學者許之衡在其古玩名著《飲流齋說瓷》中曾言:“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則名曰滴。”水滴,又叫水注、硯滴,有進水孔和出水孔,一般進水孔大,出水孔小,以便往硯臺之內注水時可以隨時控制水量。
即便這樣的小東西,古人造的也很精致,你不得不佩服古人對寫字的認真態度,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精心程度。筆者收藏有一件產于清代的青瓷水滴(如圖),它長9.2厘米,寬5.2厘米,高6.3厘米,造型類似商周時期的一種青銅禮器——鉞,上下兩邊有向外凸起的弧度,左右兩邊也有一定弧度,并向內凹陷,總體說來,就像是從玉環上切割下來的一角。水滴上面采用淺浮雕的形式,雕刻有兩枝清淺恬淡的梅花,看似只有寥寥幾筆,其實已經描摹出梅花的絕妙意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宛如林和靖的《山園小梅》描繪情景再現。另有兩個小圓孔,以供進水和出水。
該水滴屬于清代的青瓷。青瓷是我國極為著名的一類瓷器,它施以鐵為著色劑的青綠色釉,然后進行燒制而成,因其“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磐”而被譽為瓷器珍寶。唐代的越窯,宋代的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于青瓷體系。唐代詩人陸龜蒙曾寫詩贊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贊美的便是越窯青瓷,因為該詩流傳甚廣,于是古人便稱青瓷為“千峰翠色”。清代時,青瓷派生出更多釉色,比如粉青釉、豆青釉和冬青釉等,釉色綠中帶黃或者泛灰,胎體較薄而不均勻,浮光較強,并且其上多有紋飾。
清代時,青瓷作為文房用具的做法在當時很是流行。清代光緒年間編撰的《龍泉縣志》曾言:“哥窯器中可人清賞、供文房之用者有哥窯瓶、三山五山筆格、彝爐、乳爐、八角把杯、蟠螭鎮紙、瓷印、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方圓壺、立瓜臥壺、雙桃水注、雙蓮房水注、牧童臥牛水注、筆格內儲水作注;水中丞有甕肚圓式、缽盂式、棱肚式;筆洗有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蔗段洗、長方洗。龍泉窯有細花水中丞,筆洗有雙魚洗、菊花瓣洗、缽盂洗、百折洗。俱極精工,為世所貴?!?/p>
因為器型很小,硯滴往往不被人重視,流傳下來的不是很多,所以收藏起來有一定難度。不過,越是細小的東西,越能顯出它的韻味兒。硯滴便是這樣,它們古雅別致,豐富多彩,于是,強烈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每一件水滴,都是一首溫潤雅致的詩。
編輯:陳佳
關鍵詞:青瓷中的水滴為何物 收藏為何 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