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基本面
——當前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題: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基本面——當前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王希
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凸顯的背景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再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但同時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盡管經濟轉型和改革帶來諸多挑戰,但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是光明的。”IMF總裁拉加德道出了看好中國經濟的原因。
近來國際社會有不少肯定中國經濟的聲音,尤其是一些相關機構、媒體認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富有成效,經濟抗壓性更強、更富韌性,增長更可持續,中國經濟“崩潰論”“硬著陸論”等已不再有市場。
從經濟基本面出發,外界完全有理由對中國投出“信任票”。今年上半年,面對國內外多重困難挑戰,中國政府穩定宏觀政策取向、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速保持在6.7%,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符合預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也更加明顯。
無論從我國經濟體量看,還是從世界范圍觀察,6.7%的經濟增速都值得稱道,屬于中高速增長,在世界各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這個速度背后是有就業有質量有支撐的增長,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例如,我國服務業持續較快增長,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成為穩定增長的主動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擴內需、促消費進展積極,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內需又主要靠消費拉動的態勢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補”等五大任務取得了初步成效……
無需諱言,盡管上半年“成績單”可圈可點,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走勢仍然分化,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新經濟、新動能發展勢頭良好但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跑好“下半場”,首先要正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對此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又要有戰略眼光,特別是要注意超越短期的、局部的表面現象。
從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意味著短期的壓力,放在更長周期來看,可能不過是波浪前進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彎道。
例如,上半年地區、行業經濟運行分化問題比較突出,但應該意識到,調整帶來分化,沒有分化就沒有進一步調整。當前,產業、需求結構方面的新變化,各地發展的新亮點新起色,都昭示著不斷分化中,中國經濟正在蓄勢蓄能。
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從中長期看,我國現代化進程仍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沒有完成,消費結構正處在升級的關鍵階段,加上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龐大的人力資本存量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等等一系列基本面因素,決定了我國經濟有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
然而,經濟增長潛力不會自動變成現實的經濟增長。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仍將受困于低速增長,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宏觀調控的兩難和多難問題或將有所增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有正確認識經濟基本面,我們才能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中國經濟 形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增長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