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劉伯承向川軍“借路”
1935年5月3日,紅軍渡過金沙江,主要是和國民黨川軍的劉文輝所屬24軍作戰(zhàn)。
盡管蔣介石曾告誡劉文輝“以據(jù)險扼守,迎頭攔阻與分兵設伏在隘路之內(nèi)節(jié)節(jié)腰擊是為主戰(zhàn)”,但劉文輝認為蔣介石早就想插足川康地區(qū),薛岳所部的目的不僅只是為了跟追紅軍,還有順便吃掉自己部隊的意圖,如果以自己的部隊和紅軍較量,無疑使蔣介石坐收漁人之利。劉文輝既想保存實力,又想在表面上應付蔣介石,因此制定了對付紅軍的十六字方針,即“只守不攻,尚穩(wěn)不追,為保實力,避開野戰(zhàn)?!?/p>
長征路上的劉伯承
由于有上述的“分析”,劉文輝在兵力部署上不把重點布防于金沙江沿岸,而在會理、德昌、西昌擺成三線,并且前輕后重,意在保存實力。他委派許劍霜為川康邊防第十六旅旅長,率兵一個團又一個營駐德昌,負責在西(昌)、會(理)正道上阻截紅軍,為了預防紅軍不走西會正道,或由西面的鹽源或東南的寧南前來,又在這兩個地方擺了一些牽制部隊,以許劍霜的一個營駐鹽源。然后命令自己的幾個侄子劉元璋等人率重兵分別駐守西昌、會理、德昌等城市。
中央紅軍1、3、5軍團在皎平渡渡過金沙江后沿西會正道北上,于1935年5月7日進入會理附近。5月12日,中央紅軍在會理城郊的鐵廠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討論了渡江后的行動計劃,決定繼續(xù)北上,并決定劉伯承任先遣司令,運用他在川軍中的聲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條件,為全軍開路。
為迅速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佯攻理城,不久繞城而過,于5月16日抵德昌。守德昌的正是川康邊防軍第16旅旅長許劍霜。許劍霜與國民黨川康邊防軍司令劉元璋是四川講武堂同學,關系不錯,但他不是劉氏家族,常受排擠,劉元璋的兄弟劉元瑭、劉元琮就常想把許劍霜的部隊“吃掉”。德昌原僅駐有許劍霜旅的一個營,原因是劉元璋初意不守德昌,以免分散兵力,后來禁不住當?shù)刈钣袆萘Φ姆饨ù笞鍙埣业倪B番告急,只好派許劍霜帶一個團前往加強防守力量。
許劍霜和劉伯承淵源頗深。他是四川瀘州人,1920年9月在四川陸軍講武堂畢業(yè)后,分到川軍第2混成旅劉伯承團,因作戰(zhàn)勇敢,練兵有方,深受劉伯承器重,迅速擢升至營長。1926年12月,許劍霜參加瀘州起義,他竭力擁戴劉伯承為起義軍總指揮,經(jīng)劉伯承、潘自方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起義失敗后,許劍霜與中共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幾經(jīng)輾轉(zhuǎn),在川康邊防軍任旅長。
紅軍到會理外圍后,劉伯承得知許劍霜在紅軍前進途中防守,立即寫一親筆信派人送進德昌,追述舊誼,曉以大義,希望不要阻擊紅軍北上抗日,使蔣介石坐收漁人之利。許劍霜見信后,派親信副官將原信送往西昌川康邊防司令劉元璋處,主張給紅軍讓路。劉元璋未置可否,許劍霜當即認定這是“默許”,于16日黃昏,在豐站營、八斗沖一帶隘口略示抵抗,即下令撤退。紅1軍團第一師第一團于17日3時占領德昌。后紅軍路過西昌,有掉隊傷病員200余人被鄧廷旅所俘,也經(jīng)許劍霜說服,被全部釋放。
得到許劍霜給紅軍讓路的消息,劉元瑭、劉元琮馬上提出嚴厲處分許劍霜。但劉元璋害怕劉元琮把許劍霜的兩團人馬吃掉后,接著沒準會吞并自己,于是駁斥劉元瑭、劉元琮說:“哪有通敵的人,會把敵人的信送給我?”這樣,許劍霜利用劉氏家族間的矛盾,在“借路”給紅軍后也沒有得到處分。
1937年,經(jīng)中共川南工委介紹,許劍霜恢復組織關系,從事統(tǒng)戰(zhàn)和秘密軍運工作,并于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前往延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長征 劉伯承 借路 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