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工匠精神與彝族文化:大方漆器手藝人的堅守

2016年04月11日 10:48 | 作者:胡克非 程麗仙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段義清楚地記得40多年前看村里老人們用刀在漆樹上采漆的場景,只是那時他不清楚樹上流出來的那些液體究竟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它們對于自己的家鄉——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有著怎樣的意義。如今,52歲的段義是大方縣文化遺產管理局局長,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與發展成了他日常工作的重點,緣于大方漆器制作技藝在2008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大方縣成功申報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并成功申報兩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1

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傳承彝族漆器工藝責無旁貸

在距大方縣城約30分鐘車程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有一家高光彝風漆器工藝制品廠,門口懸掛的“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習中心”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兩塊牌子頗為醒目。

彝族人高光友是縣里兩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期,高光友到大方漆器廠工作,認識了恩師楊少先。曾經的大方漆器制作是家族式傳承,傳男不傳女,直到改革開放后,老手藝人才逐漸轉變觀念,楊少先看中了高光友的勤奮好學肯吃苦,逐漸將自己的一身本領傾囊相授。

大方漆器一度與仁懷茅臺酒和玉屏簫笛并稱“貴州三寶”,其制作工藝復雜、工序繁多,從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全部50多道工序、80多個生產環節,都需手工完成。其中,純大漆和皮胎是大方漆器所獨有。在高光友眼里,漆器是漆的藝術,漆器設計要求材料、造型、裝飾三者統一,首先要突出漆質本身的自然美,即以造型單純、裝飾簡潔來突出漆質的美。“黑、紅、黃三種顏色是彝族漆器的典型特點。”高光友說。

據高光友回憶,大方漆器廠在進入新世紀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大潮,生產和經營逐漸變得艱難,2004年前后,工廠停產,技師和工人外流,有的單干,有的合作辦起小作坊。“當時做漆器待遇低,加上工藝復雜,做一件成品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年輕人對此基本不感興趣,寧愿選擇外出務工。”高光友說,古老工藝需要傳承和發展的念頭支撐他堅持了下來,一直留在大方進行漆器的研發創作和生產。“大方漆器是彝族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是彝族的文化財富。我是彝族人,傳承和保護彝族漆器制作工藝責無旁貸。”高光友說。

高光友的兒子高俊今年28歲,大學畢業后留在了父親身邊,他告訴記者,目前工廠訂單化生產,效益還不錯,去年年銷售額120萬元,主要訂單來自福建、廣東廣州。記者到訪這一天,生產車間除了傳統產品之外,工人們正在趕制一個2000只手鐲的訂單,每個手鐲的市場價達400多元。

漆器行業發展的困難與應對

順德路是大方縣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幾年前漆器生意紅火的時候,這條街有大小幾十家店鋪賣漆器,縣里制作漆器的廠家也有近百家。但如今只有不到10家企業還在制作生產,街上賣漆器的店鋪也少了很多。”段義告訴記者,2012年,大方縣漆器產值在1200萬元左右,到了2014年,漆器產值不足400萬元,從業者也從幾百人銳減到100人左右。對于這種變化,段義認為主要原因在于:產業扶持資金有限,產業發展缺乏持續動力;產品設計理念較落后,生產效率低、生產利潤下降;行業人才青黃不接。

作為新生代的漆器工藝傳承者,高俊對此深有感觸:“隨著國家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已初見成效。目前我們不愁銷路,愁的是資金和人才,最需要懂市場的人才,因為手工藝品與市場接軌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是手工藝人本身無法解決的。”

吳倩曾經也是國營漆器廠畫師,漆器廠解散后她在順德路上開了個旅游紀念品小店,店內商品90%是漆器制品。由于店面挨著奢香博物館,吳倩的生意還不錯,幾年前旅游旺季時,每天能有7000元左右的盈利。“但近兩年,有些來自浙江、福建的商人發現了漆器潛在的商機,把很多不是大方產的漆器帶到這里,攪亂了市場。”吳倩說,那些漆器雖然做工和質量不如大方漆器,但有低價優勢,她希望像高光友這樣的本土手藝人能在“防偽”上多下功夫。

如何使大方漆器突出地域特色、強化品牌意識,如何在保護多樣性和獨特性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工藝美術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段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們得為傳統手藝人保駕護航,要讓大方漆器成為貴州的文化名片,讓外界能通過大方漆器了解、認識民族傳統工藝和彝族文化。”段義說。

據介紹,目前大方縣文化遺產管理局正在牽頭制定大方漆器行業標準,積極申報大方漆器地理保護標識,還定期開辦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培訓班,聘請老藝人以傳、幫、帶方式將傳統的操作技法傳授給年青一代,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對大方漆器技藝經驗進行收集整理。同時,大方縣出臺《漆器產品市場規范管理辦法》,正通過增大投入,以園區形式對作坊式分散的生產經營進行集群化布局,切實有效地推進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發展和利用。

漆器在當下:技藝傳承與開發創新并重

彝族尚武精神在大方漆器上的最直接體現是造型,如鷹爪杯、雁爪杯、牛角杯和野豬蹄杯等酒器。這些漆器制品有的直接取材于自然物體,造型不凡,可彰顯使用者的身份與力量。但隨著社會發展和審美的變化,大方漆器的形制、圖案以及功能都在悄然變化,比如在吳倩的店里,以牡丹花等花草圖案為飾的梅瓶漆器更受游客青睞。

高光友多次去揚州、福州考察漆器產品制作加工,在充分調查、對比、思考基礎上,他認為重振彝族漆器技藝,必須做到傳承保護與開發創新并舉。“就漆器產品而言,它的根基和靈魂是彝族漆器傳統技藝以及附著其上的彝族傳統文化內涵,但因為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審美需求不同于以往,漆器需要在傳承技藝基礎上尋求變化,比如讓產品更時尚、更精致,更具有功能性。”高光友說。

高俊和父親一起參加過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等貴州省外的展會,通過對外展示和交流,他們發現了漆器的一個創新點:漆器用作食具具有不導熱、不串味、耐酸堿、不褪色等特點,但劣勢是漆器不耐熱。“我們正和景德鎮的一家瓷器廠合作,研發漆器和瓷器的混搭,簡單說,是以漆器為表、瓷器為里,這樣的新品既能體現漆器的工藝美,又能在實用性上有所提高。”高俊說。

雖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一詞對他們來說還很新鮮,但高光友能感覺到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他熱愛的大方漆器不僅與彝族傳統文化相關,也與現代生活需求相關,更與地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關。中國(貴州)彝族文化產業博覽會將于今年7月在大方舉辦,高光友與其他漆器手藝人將在家門口為八方來客展示新時代的大方漆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工匠精神 彝族文化 漆器工藝 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