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跨越36天的生死營救——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紀實
新華社濟南1月29日電題:跨越36天的生死營救——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紀實
新華社記者潘林青、陳灝
這是山東省30多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但在山東省平邑縣玉榮石膏礦,29日傳出的一則消息卻讓在場的所有人心頭一暖:井下200多米礦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后終于獲救。至此,平邑縣玉榮石膏礦坍塌事故中被困的29名礦工中,獲救人數上升到15人。
救人如救火
2015年12月25日早晨,山東省平邑縣玉榮石膏礦因鄰近的廢礦采空區坍塌引發礦震而發生坍塌,29名作業人員被困在井下200多米深處。
坍塌發生時,礦工趙志印正在井下鉆孔。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說,突然一陣狂風,把他擠到巷道壁上動彈不得,耳朵也聽不見聲音;巷道底部開始搖晃,頂部開始掉石頭。出路被堵住,趙志印只能找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躲了起來,等待救援。
48歲的管國啟是井下鏟車工。他說,事先一點動靜都沒有,突然之間開始冒頂,石頭就像下雨一樣落了下來,巷道里的燈一下子全滅了。管國啟立即下車開始往安全巷道跑,他的頭部和右腿被石頭砸中,造成右腿骨、鼻梁骨和上頜骨骨折。
救人如救火。事故發生后,山東省、臨沂市政府迅速成立救援指揮部,并調集救援人員和物資前往事發石膏礦,救援工作隨即展開;國家安監總局主要負責人和技術專家也緊急趕到平邑縣,指導救援工作。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爭奪的戰役打響。
趙志印等人無疑是幸運的,事發后有4名礦工成功自救,并向救援人員報告了他們的位置。但由于井底堵塞嚴重,并且有人受傷,救援難度很大。緊急關頭,率先趕到救援現場的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臨礦集團兩支礦山救護隊隊員冒著巷道繼續坍塌的危險,開辟出僅容一人通行的狹窄空間,爬行過去將趙志印和另外5名被困人員抬出地面。
“救這6個人的時候,我們還隱隱約約聽到有其他人的聲音。”棗礦集團救護大隊隊長劉金輝說,將趙志印等人救出之后,他們順著巷道展開了搜尋,找到了另外兩名被困人員,其中一人已經死亡,另一名礦工雙腿被巨石壓住,經過醫護人員緊急實施手術之后,于12月26日凌晨被救出。
然而,此時還有17人被困在井下,音訊全無。
劉金輝等人在井下進行搜救的同時,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淮南礦業等礦山救援隊伍陸續趕到現場,生命探測系統等國內最先進的救援設備也陸續到位。通過生命探測設備的探查和對井下回應的分析,被困人員所在的兩個區域得到確定。
2015年12月26日凌晨,前往井下探查坍塌情況的救援隊員帶回了井下坍塌和堵塞情況的詳細報告。結合玉榮石膏礦負責人提供的作業資料,事故救援指揮部確定了救援方案:井下打通兩條救援通道、從發生變形的4號井口下放單人罐籠、大口徑鉆機打孔救人等方式齊頭并進,爭取盡快將被困人員救出。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副主任高廣偉介紹,為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進行,救援指揮部累計調集一流礦山救援設備600余臺(套),設備水平為全國歷次礦山事故救援最先進;最多時有近千人參與營救。
救援一波三折
石膏礦素以地質條件復雜著稱,救援工作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山東省臨沂市市長張術平告訴記者,按照救援方案,打通兩條井下救援通道是最有可能實現快速救人的方式。然而,井下巷道不斷發生坍塌和冒落,掉落的石塊有的重達十幾噸甚至幾十噸,救援人員強行打通、修復支護的巷道遭到反復破壞,掘進緩慢。
新華社記者郭緒雷12月27日曾跟隨救援人員下到礦井中。他說,井下巷道絕大部分已經變形,冒落的土石在巷道里形成了一個個小山坡,很多地方只能跪著、爬著向前挪;巷道頂部到處能看到明顯的裂縫和搖搖欲墜的石塊,行進過程中不時能聽到巖石開裂和掉落的聲音。由于空間狹小、救援人員操作極為困難。在一處冒落形成的坡頂,兩名救援人員蜷縮在一個約1平方米的狹小空間里,對巷道頂部進行支護。
“比起煤礦或者其他金屬礦山,石膏礦巖石層比較軟,穩定性較差。”高廣偉說,礦山救援常用的輕型金屬支架在煤礦救援上效率很高,但用在石膏礦上“一頂一個洞”,難以形成有效支護。同時,由于擔心引發更大規模塌方,井下不能實施爆破,大功率設備也難以投入使用,巷道清理、塌方體掘進等工作均只能手工完成。在一處壓力較大的區域,3個救援小組60人一晚上僅僅前進了幾米。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后頭。受坍塌影響,井下涌水量日益增大,救援人員好不容易開辟出的井下救援基地被淹沒,涌水一度威脅到救援人員出入的1號井口。雖然救援指揮部調集了水泵進行排水,救援基地也一度恢復,但積水和淤泥不斷增加,井下一氧化碳濃度節節攀升,嚴重威脅到救援人員的安全。
地面救援工作同樣一波三折。在大口徑鉆機開鉆之前,救援人員試圖先打通小口徑的“保命孔”,向井下投放食物和飲水。然而,首個“保命孔”打到預定位置之后,鉆孔發生坍塌導致鉆頭被卡住。多次嘗試提取鉆頭無果之后,救援隊員只能將鉆頭鉆入巷道底部,然后對鉆頭實施爆破,只提取鉆桿。
鉆孔通了,救援人員將手電筒、熒光棒和火腿腸綁在電纜上,下放到礦井中。讓人失望的是,井下始終沒有回應,放下去的物資也都原封不動被提了上來。
就在大家都在為找不到被困人員而焦慮時,2015年12月30日,直徑178毫米的2號鉆孔被山東省煤田地質局打通,生命信息探測系統找到了部分幸存者,現場救援人員頓時為之沸騰。
“通過實時畫面,我們能看到他們在向探頭招手。”高廣偉說,救援人員隨即向井下投放電話,順利與這4名幸存者建立了聯系,食物、飲水、藥品和衣物也一批批送到他們手中。
被困36天 4名礦工終獲救
誰都沒有想到,從發現這4名幸存者到成功將他們救出,前后會相距30天。高廣偉說,雖然事前已經預計到了救援會非常困難,但實際難度依然超出了想像。
在這期間,井下坍塌接二連三發生,淤泥和積水位置節節攀升,并且一氧化碳濃度過高,井下救援工作陷入極度危險的境地。為避免次生事故,救援指揮部不得不命令井下救援人員全部撤出,井下救援工作中止。原本并非首選的大口徑鉆機打孔救援方案,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
這一救援方式在國內還沒有成功先例,全球范圍內也只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魁溪煤礦礦難和智利圣何塞銅礦礦難上成功過。為確保萬無一失,救援指揮部調集的三臺口徑超過700毫米的鉆機全部投入作業,24小時不間斷施工。為確保鉆孔順利打通,鉆機廠商的德國專家也漂洋過海緊急趕到現場參與救援。只要鉆孔打通,就可以將被困人員提升到地面。
打孔救援最大的障礙依舊來自于復雜的地質條件。從地表至井下巷道頂板220米,灰巖層、砂巖層、石膏層和石灰巖交替出現,坍塌造成地質不均多次導致“吃硬不吃軟”的鉆頭打偏,打孔過程中頻繁掉落的石塊也經常卡住鉆頭,耽誤的時間遠遠超過鉆進作業的天數。即便經驗豐富的德國專家親自上陣,也沒能避免這些問題。而且,鉆頭中途還要經過兩個含水層,稍有不慎積水進入井下巷道,就可能導致被困人員溺水。救援人員經常需要停止鉆孔進行防水加固,救援進度受到嚴重影響。
井下的涌水也曾導致鉆孔半途而廢。由于4名被困人員所在位置水位上升,他們被迫拖著電話線轉移到位置更高的安全區域。救援人員打到半途的3號救生鉆孔只能停工,另選位置。
對其他被困失聯人員的搜尋也在同步進行著,但一個個鉆孔被打通,生命探測系統一次次進入井下,都沒有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由于天氣寒冷,很多救援人員重感冒、發燒或者拉肚子,卻依舊堅守救援一線。
時間一天天過去,鉆孔接近打通、即將實施營救的消息一次次傳來,但都因為臨場變化而化為泡影。尤其是28日下午,在被困人員的配合下,救生通道終于打通,救援人員和救護車都已就位,但是一塊巖石突如其來地從通道中冒出,擋住了施救路線。救援人員只得再度開動鉆機、下套管、加固。
經歷了無數波折,救援工作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1月29日晚,救生通道再次被疏通,等待已久的救援隊員們放下了救生吊帶。21時21分,起重機將首名礦工提出地面,救援人員緊急將他送往醫院。此后,每隔半個小時,就有一名礦工升井。第四名礦工升井時已經是22時50分,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36天。4名礦工在井下的堅持與等待,終于換來新生!
截至記者發稿時,15名獲救的礦工中,5人身體狀況良好已回家休養,10人正在醫院治療、經醫療專家診斷均無生命危險。剩下的14名井下被困礦工,1人已確認遇難,13人仍然失聯。
救援仍在繼續。我們期待生命的奇跡!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平邑 石膏礦 救援 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