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木雕造像:被忽視的小眾收藏
造像,屬宗教范圍,非宗教的泥塑、木雕、金銅像等都不能稱之為造像。木雕造像作為造像中的一類,它因宗教而生,隨著宗教、人們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為信仰的具現,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景。
木雕造像的范圍包括儒釋道三家,一座木雕造像,其雕刻手法、服飾、人物神態、形象無一不是最佳的歷史證明。但因材質不易保存,加之歲月浩劫,存留至今者甚少。且知其意義,懂其難得著少之更少。
時有吳小剛,人稱豆腐兄。十多年來潛心收集各代木雕造像,并聚其多年收藏于一館,蔚為大觀。更不留余力地為推廣木雕造像,為其著書立說,舉辦展覽。實為有心人。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對話吳小剛,為大家講述木雕造像這個被忽視的小眾收藏,與隱藏于造像之后的信仰與文化。
對話吳小剛
問_湯石香 答_吳小剛
我們為什么要關注木雕造像
記者:您是什么時候開始關注木雕造像的?
吳小剛:從小在奶奶的影響下也信佛,所以我算是很早就比較關注木雕造像這一塊。從收藏角度上說,1996年收到第一尊木雕造像。2005~2006年,木雕造像開始受到重視,市場上開始熱起來,我也這兩年里大規模地收藏。
記者:您為什么覺得木雕造像值得關注?
吳小剛:為什么叫造像而不叫佛像,是因為它不只有佛的像,還有道教、佛教、儒教的人像。所以統稱為造像。它是中國宗教文化的根本,是信仰的具現。從宗教的角度想,這些造像受過香火,寄托信念,它被賦予的意義比遠超一般的藝術品很多。從大的意義上說,它是一個體現歷史與信仰的藝術品。明清時期,國外就已經有人在收藏這一塊了。
國內:初熱而小眾
記者:國內目前對木雕造像是什么態度?好像還是比較小眾?
吳小剛:現在算是比較重視,因為在國外大型的博物館都有木雕造像。我們中國的收藏,好像一定要國外重視了國內才會往前沖,就像元青花一樣。
但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通過金銅造像的拍賣,人們才開始漸漸關注木雕造像。金銅造像在很早就是拍賣的一個比較熱的門類,價格高,一路飆漲。慢慢地,有人買不起金銅的,就開始關注木雕了。但國內真正對木雕造像有研究有關注的人還是只有小部分,非常小眾。
從價格上說,這兩年木雕造像的價格漲得非常快。比起我剛收的那會兒來說,精品的價格至少漲了十倍。
記者:價格的話還是高古的比較高吧?國內對木雕造像有年代的偏好嗎?
吳小剛:在外國是這樣的,但是國內不是這樣。元代以前的木雕造像就是高古造像,但是國內有一個誤區,有很多人喜歡完整的精細的造像,所以明清件價格反而要比高古件高。但是在國外,肯定是高古造像價格高。其實國內的高古件還有很大升值的空間,以后肯定是高古類占主導地位。
記者:作為一個如此具有宗教意義的東西,為什么在國內反而不受重視?
吳小剛:“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的斷層不是一兩年就可以恢復得過來的,它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有人介紹、推廣,要我們把它們的好、它們的意義一點點地寫出來,讓人們知道。這任重而道遠。從2005年到現在就是一個穩步前進的過程。但看得懂的人還是太少。
記者:您覺得未來幾年國內木雕造像的市場會有什么新的走向嗎?
吳小剛:難,因為好的木雕造像太少了。多少木雕造像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燒了、砸了,扔到水里,埋到土里的。木頭本來就不容易保存,更何況加上這樣的大破壞。
精品少,就沒法炒作。你市場要好的話必須得不斷有精品出來,拍賣市場就好進行操作,但好東西我們幾個藏家都放在手上不拿出來。而且這是一個小眾的東西,要懂藝術、文化、歷史、雕刻才能知道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木雕造像真正玩到高級的,不是看雕工,是看味道。有很多宋元的木雕鼻子眼睛都模糊了,但是透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
好的都在國外了
記者:反而國外對木雕造像是非常推崇的?
吳小剛: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國外對木雕造像非常重視,甚至還有說法是,一個沒有木雕造像的博物館不算是真正的博物館。唐宋的(木雕造像)基本不出。2012年巴黎佳士得被艾斯肯納齊用902.5萬歐元拍下的那件還因為是大修件,腿和后背被修補得很多,可以說是面目全非,所以才肯拿出來拍。中國的宋代木雕造像一直都是國外大型博物館必得的東西,你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就不會把木雕造像拿出來拍賣。
記者:那好的木雕造像都在哪里?
吳小剛:除了還沒毀掉的大型寺廟里的雕塑以外,好的木雕造像90%以上都在國外了。其實國家博物館還是很重視的,印象中是花了幾個億,購回了一批(十幾件)宋代的木雕造像,有幾件還是非常震撼的。
從造像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審美
記者:您在木雕鑒定上算是比較有權威的,美國都有公司找您鑒定?
吳小剛:對,那次是人家發圖過來的。一般來說,很多東西從圖上就可以看出來。我的鑒定主要是看雕刻風格,因為每個時期的審美不一樣,雕刻風格就不一樣,還有服裝、開光孔等等,都是鑒定的要素。
記者:各個朝代審美都體現在木雕造像中?
吳小剛:對,從造像就可以看出那個年代的審美觀。比如說唐代以胖為美,所以雕刻出來的仕女都很胖,臉圓圓的。宋代外邦慢慢侵入,遼金的人非常魁梧,所以造像也是魁梧,肌肉發達的,但在形象上已經和老百姓慢慢接近了。到了明代,大肚子的人很多,所以雕出來的造像也是肚子很大的。所以說從肚子的大小上也能鑒別(造像)是什么朝代。到了清晚期以后,人們的喜好漸漸偏向瓜子臉,所以清代的造像也是這個形象,都是消瘦的。如果過兩百年每個人都以頭上長個包為美的話,那他們的雕像也肯定是那個樣子的。
真假難辨
記者:但是如果懂得這些的人來造假,就很難分辨了。
吳小剛:現在已經發現幾批十幾年前雕塑系的專家和作偽的人一起做出的“高仿品”,所以說懂行的人作假這事兒不新鮮。碳十四檢測對于木雕來說沒效果,人家完全可以拿宋代的棺木來雕刻,要騙機器是太簡單的事情。所以木雕只能用眼學來鑒定。
我本來打算出本書,說這些辨別真偽的小竅門,但是就怕以后有些人照著這個做假,那以后我們鑒定都有點麻煩了。
記者:聽說您當初也交了幾十萬的“學費”,這些造像后來怎么處理的?
吳小剛:都放在我的博物館里,多看以后就不會犯同樣的錯。因為造假的手段越來越豐富,每天都有新的手法出現,每年都有新的品種現世,你要買到這種你就要多看,以后就會知道這個是不對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木雕造像 被忽視 小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