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臺灣藍營部分"鐵粉"焦慮失眠 到醫院掛號精神科
雖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冒雨掃街催票,但藍營“鐵桿”支持者終究不放心,甚至急出了病,而且還是心病。
據聯合報1月12日報道,近日,不少藍營“鐵粉”出現焦慮、緊張、失眠的癥狀,紛紛到醫院掛號,診斷結果為“選舉癥候群”。
“選舉癥候群”,泛指民眾因選舉議題出現失眠、焦慮、暴躁、暴力傾向等現象,原本就有躁郁癥、恐慌癥或焦慮癥的患者更是高危險群體。
自去年“大選”開戰以來,南臺灣綠營選情始終保持優勢,讓處于劣勢的藍營支持者坐立難安,距投票日越近,焦慮情形越嚴重。根據目前選情,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勝算最大。高雄市義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王圣威憂心,選舉結果出爐后,藍營罹患此癥的病人可能會病情加劇。
“選舉癥候群”的臨床表現可謂五花八門。據王圣威介紹,一名名60多歲女性退休公務員,長期支持藍營。由于藍營屈居劣勢,她一直緊張得吃睡不安寧,甚至有段時間,她不敢看電視,心情波動甚大。她最擔心選后自己的退休金是否不保。
一名中年男子熱衷社區工作,身體健壯,結婚3年性生活圓滿。投入助選幾個月來,常常盯著政論節目看。雖然房事天天來, 但卻容易發生早泄,而且晚上睡覺不安穩,妻子半夜常被他高喊“凍蒜”驚醒。也有夫妻因支持不同政黨,分房而臥。
王圣威表示,最近因對選情焦慮求診的民眾中,女性多于男性,癥狀包括失眠、呼吸短促、頭痛、食欲變差等。過去這類“選舉癥候群”患者中,有嚴重到產生妄覺、幻想甚至尋死的地步。
他奉勸已有癥狀的民眾,選舉倒數時刻要遠離“刺激源”,別太專注于政論節目,不看、不聊政治話題,讓作息保持常軌,并可借助“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調整情緒。
中國時報1月5日報道,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通常選前出現“選舉癥候群”的患者,大多是兩位候選人的選情處于伯仲之間,會讓各派支持者感到焦慮、不安,但這次“總統大選”雙方差距較大,各方支持者大多心里有底,選前求醫患者不如往年多。
“選舉癥候群”在島內早已不是新鮮事,觀察者網查詢后發現,無論是中央公職人員選舉,還是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只要一到選舉的時間節點,都會涌現有關“選舉癥候群”患者激增的報道。
2004年“總統”選舉中,“連宋配”極有可能問鼎大位,但最終時刻,“水蓮配”因兩顆子彈意外當選。同年4月,《遠見雜志》刊文稱,如此戲劇性的結果令許多人無法接受,民眾集結在“總統府”前抗議。電視不斷重播這些激烈沖突的畫面,許多民眾產生失眠、心悸、胸悶、恐慌和焦慮的癥狀,甚至出現憂郁、躁郁的傾向。
臺北市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方俊凱認為,選后令人擔心的不只是民眾的情緒問題,還有很多人的思考邏輯出現偏差,譬如藍營堅信綠營做票,綠營則認為藍營輸不起。這種兩極化的思考模式可能會埋下社會不安的因子。
高雄市長庚醫院神經科主任文榮光醫師,從群眾、政治和文化心理學的角度提出觀察,認為目前臺灣的政黨已經像宗教信仰一樣深植民心,支持者“信得愈深,就愈容易被催眠和煽動”。
前年“九合一”選舉前夕,新北市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就表示,前來求診的民眾較平日增加2至3成,幾乎全是“選舉癥候群”。
楊聰財指出,選贏開心一天,但選輸可能難過一周或一個月,通常選后憂郁個案會增加,曾有患者嚴重到視選輸為世界末日,出現燒炭自殺的念頭。
臺北市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陳思齊還提醒,選舉造勢活動增加,噪音超過90分貝,可能引發不適,短時間或許尚可忍受,但長達好幾個小時,恐出現頭暈、耳悶。
編輯:曾珂
關鍵詞:臺灣藍營鐵粉到醫院掛號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