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寧爛毋缺”的招生規則催生了復試被改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方流芳在微博里稱,該校中歐法學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復試中,兩名考生復試總分未超過60分,按學校規定不可錄取,但經私下更改復試筆試考分而被錄。記者從法大內部人員提供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答題紙上看到,兩名考生的復試筆試答題紙進行過修改,在每道題分數未變的情況下,總分均被閱卷老師拔高了15分。(12月20日《北京青年報》)
眾所周知,研究生招生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其過程關涉的每一個細節,不但有著明確的規定,甚至還有著完備的預案。如果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都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的話,或許也不至于出現考生復試成績被私自改分的情況。雖然就目前的情況看,歐法學院院長讓閱卷老師改分尚不存在著金錢上的交易,但院長動輒利用權力指使來破壞研究生招生規則的舉動,則同樣值得警惕。
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既然沒有利益輸送上的尋租,院長為何甘愿冒著被輿論批判和被規則審視的風險為兩名學生“請愿”呢?是兩名學生太過優秀,院長害怕錯失良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如果這兩個學生真的優秀的話,100分的題也不至于只得三十多分。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招生生源上的壓力所致。資料顯示,該院當年的研究生招生計劃是110人,除去接收的20名推免生外,還有90個生源上的空缺,而當年進入學院復試的考生卻只有86人。這也就是說,即便86名參加復試的學生全部通過終審的話,該院也仍舊有4個學生的生源空缺。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生源不足對大學招生來說本就再正常不過,但熟悉大學招生規則的或許都知道,這樣的不足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學院的隱形利益。一般而言,如果某學院今年沒有完成其制定的招生計劃,那么相應的,學校便會在來年削減它的招生名額。這樣一來,學院的辦學經費、相應的導師津貼、各項科研補助都可能少去一大截,甚至還可能因為生源的銳減而造成碩士點的取締。這樣的利益牽連,或許才是院長動用自我權力為學生改分的原始動力。
這其實也是當下研究生招生存在的一大弊端。當所有高校都對研究生培養這塊“蛋糕”垂涎欲滴,而每年上線的考生數量又有限時,許多學校便拋卻了研究生培養的原始初衷,并遵循著“寧爛毋缺”的原則為自己“招兵買馬”,這在表面上好像壯大了研究生培養的宏偉場面,但實質上卻是對研究生培養的功利索取和無端褻瀆。
就此事而言,重申并完善研究生招生的相關規則,以及對涉事院長及改分老師進行嚴肅處理或許只是問題解決的一個方面。要想真正規避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其最終的落腳點,或許還是要在厘清研究生教育初衷的前提下,對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規則進行徹底的變革。比如通過制度上的變革斬斷研究生數量與學院辦學經費的關系,積極推進自主招生與全國統一招生相結合的方式來擴大考生的選擇權,只有這些落到實處,負責教學的學院才不會因為招生數量的短缺而去破壞規則、僭越招考底線。否則,即便規則再縝密,囿于利益上的驅動和學院發展的整體考量,這種短視行為便不可能得到終止。(張 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研究生復試改分事件 招生生源 “寧爛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