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面對“雙12” 親們何以不愛了
有著“雙11”的繁華打底,對于“雙12”,電商也不無期盼。然而,剛剛過去的“雙12”,并沒有給電商帶來預期回報。據媒體報道,沈陽網店今年“雙12”普遍銷售遇冷,多家知名網店反映,流量少顧客少,訂單更少,有的不及“雙11”的五分之一,部分店鋪更差甚至不及“雙11”的十分之一。
面對“雙12”不如“雙11”,很容易想到一個流行詞:“累覺不愛”。一個“累”字,兩種原因。一種主要在消費者那里,一個月前,該買的不該買的,都“剁手”買下了,兩個日子太近,消費潛力提前釋放了;還有一種主要在電商那里,市場存在的問題,傷了消費者的心。兩個“累”字,都有努力和改進的空間。
先看第一種累。節日疲勞的形成,很難說沒有電商原因。創造出“雙11”這樣一個消費時點,體現了創新力量;但同質化的“雙12”,卻渲染著黔驢技窮的色彩。對“雙11”的透支效應,電商們當有先見之明。如此短的時間,安放兩個節日,多少有些竭澤而漁。這可能還不是最關鍵的,結構性的要害在于,兩個節日如此雷同,純粹同質化競爭,看不到多少技術含量。如果兩個節日,浸潤不同的主題和定位,起碼沖突沒有現在這么大。
今年“雙12”有一個新跡象,那就是線上冷清、線下狂歡。阿里巴巴的統計顯示,當天線上線下合作模式大為走紅。截至當日14:30,有40萬份炸雞、25萬個漢堡通過支付寶和口碑被買走。新現象傳導著新可能,這說明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就看電商有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個“雙12”,也許只能這樣了。展望下一年,打造一個完全不同于“雙11”的“雙12”,比如把“雙12”更多定位于線上線下融合,把“雙12”打造成“農村電商節”,這可能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對電商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看第二種累。這些年來,電商誠信問題,一直為消費者詬病不已。12月8日,中消協發布了部分“雙11”網購商品價格跟蹤情況報告。結果顯示,93款“雙11”標示折扣力度相對大(5折以下)、銷量相對多的商品中,32款仍能以不高于“雙11”價格購買,9款價格有所下降。面對“超四成商品價格促銷后不漲反降”,以及一些商品存在的假冒偽劣問題,著實讓人傷透了心。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講“買的沒有賣的精”,但在事實上,隨著消費模式的轉型升級,消費者也不都是糊涂蛋。一個市場的真實狀況,可能“賣的沒有買的精”。如果電商一直讓消費者傷心,很有可能招致“用腳投票”。不排除一些消費者有貪便宜心理,一些消費者也是一個“容易健忘的人”。即便再健忘的人也有一個消化時間,剛剛上過當受過騙,連氣還沒有喘過來,愛要怎么說出口?故而,“雙12”的冷清,何嘗不是“雙11”的遺毒?
互聯網具有無限發展的空間,消費市場具有無限發展的潛力,這兩點其實注定了在很長時間內,電商都處在一個難得的風口。別看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很大了,再過幾年回頭一瞥,電商“繁華今勝昔”。未來市場可能達到的高度,取決于電商創新能力和負責態度。因此,電商們很有必要思考,面對“雙12”,親們何以不愛了。希望電商們,能夠展現自己的創新能力,協調和區別好兩個節日的定位;展現自己的負責態度,以最大決心和勇氣割掉不誠信這個市場“毒瘤”。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雙12 淘寶 電商 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