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尋找”中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

2015年12月06日 13:49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題:“尋找”中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

新華社記者

實現精準脫貧,先要“找到”貧困人口。

在日前閉幕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在全國13億多人中,怎樣精準找到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兩年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尋找窮人”行動,在全國展開……

為找到窮人,有人犧牲

雄虎村,貴州雷公山腹地丹寨縣排調鎮崇山峻嶺深處的一個偏遠苗寨,全村有228戶884人。由于交通閉塞,當地群眾長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2014年以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約一半的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是典型的一類貧困村。

如今,走進雄虎村,獨具特色的吊腳樓與蒼翠的山野融為一體,干凈的步道、整潔的圈舍、錯落的路燈,猶如一幅清新迷人的美麗畫卷。不但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村里還發展起了映紅桃、黑毛豬、生姜等產業。

“雄虎村能有今天這么大的變化,與4名干部的生命付出分不開。”走在水泥硬化的串戶路上,雄虎村村支書楊昌永感慨萬千。

2014年4月初的一天,為了摸清貧困人口情況,丹寨縣由4名基層干部梁進冬、楊林、馬定毅、龍文組成“精準扶貧調查工作隊”,到雄虎村進行入戶調查登記核實。

當時正值春耕時節,鄉親們白天要在山上干農活,只有晚上才在家,調查隊決定下午6點后再入戶。他們走訪完30戶貧困農戶,已是晚上11點多了,還要將每一張表手抄匯總到全村工作臺賬,核對每個人的名字、身份證號和田土面積等,一直忙到凌晨1點。

“天太晚了,就在家里住下吧,床都鋪好了。”村民不忍心看他們走夜路。

“不礙事,材料催得緊,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辦。”

“怎么留也留不住。”楊昌永回憶說,他們4個堅持要走。

從雄虎村到排調鎮有20多公里山路,而從鎮上到縣城4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繞過478道彎。

噩耗傳來!雨天霧大路滑,這4名干部在返程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車輛墜下150多米高的山崖,全部因公殉職,最小的楊林年僅24歲。

在雄虎村第三村民組組長王再林的記憶中,年輕的楊林讓他刮目相看:每進入一戶,他都要去到畜圈轉轉,看養了多少牛、多少雞;去條件差的家庭調研,會揭開鍋蓋,詳細詢問家里到底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

“八七”扶貧攻堅以來,我國扶貧經歷了一個由面到點、逐步聚焦的過程。最早是以縣為單位進行扶持,后來聚焦到鄉、到村,目前已精準到每一戶。

自2013年底起,我國全面開始對全國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以此為基礎構建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目的是解決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和扶貧措施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兩年多來,全國數十萬基層干部參加了這場“尋找窮人”的行動。

怎樣“定位窮人”?

怎樣才能把真正的貧困戶全都納入扶持名單,把不該扶持的擋在門檻之外?在貴州省印江縣武陵山腹地朗溪鎮昔蒲村,記者跟隨基層干部走村入戶,看他們如何識別貧困人口。

沿著陡峭、崎嶇的村間便道,一行人來到昔蒲村昔三組的土家族村民牛鳳連家里。他家住的是磚混結構的三間平房,面上怎么也看不出是貧困戶。

“這房子已經修了4年多了。”牛鳳連說,“我打工受了工傷,賠償了18萬元,是拿命換來的。”

“你家有多少田地?”朗溪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張葉問。

“有2分多田,1畝多山地。”

“全家幾口人?收入靠哪些?”

“4口人。我受傷后,太重的活干不了。老伴兒身體也不太好。兒子26歲,在廣東打工,女兒23歲在縣里打零工混飯吃。”

了解基本情況后,朗溪鎮黨委書記冉飛鴻分析說,這一家沒有人讀書,單從房子看,他家不窮,有好幾個勞動力,但男主人身體受傷有殘疾,家里田土少,兩個孩子工作都一般,也都到了婚嫁年齡,經濟方面壓力很大。綜合下來看,這一戶屬于應當建檔立卡幫扶的窮人。

這種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的方法被稱作“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

精準“定位窮人”,需要公平公正,評審組的權威性、程序的公開透明至關重要。

前莊村,山西省嵐縣嵐城鎮一個老區村。2014年5月初開展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196戶村民全部填寫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

“誰都想當貧困戶,把關一定要嚴。”村支書程潤珍說,前莊村專門成立了10個人組成的評審組,挨家挨戶發放上級統一制作的收入測算表,對各戶家庭收入進行測算。

評審組是村民們選出來的,對每戶的情況都比較了解。他們先按照縣里制定的11條標準,把相對富裕的村民排除掉,又將已享受政策救濟的村民也排除掉。

“掐頭去尾之后,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只剩下64戶、230人。”程潤珍說,村委會將進入初評名單的群眾按收入高低進行了排名,并在全村公示。

公示過程中,有村民提出異議,表示自己開的車是借別人的,在縣城的房子也是租的,自己不應該被排除。嵐城鎮鎮長閆冬說:“經過鄉村兩級調查,最后又補充了3戶10個人進入到初評名單。整個識別過程,我們前前后后總共公示了四次。”

“決不落下一個窮人”

10月8日,審計署發布公告,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認定的扶貧對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貧建檔立卡標準,其中有343人屬于財政供養人員,有2454人購買了2645輛汽車,43人在縣城購買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為個體工商戶或經營公司。

一些非貧困戶成了貧困戶,一些未脫貧的人“被脫貧”——這樣的“不精準識別”,并非僅僅出現于馬山縣。該進的沒有進、該走的程序沒走到、該公示公告的沒有落實、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在一些地方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記者采訪的群眾和專家普遍呼吁,要對貧困戶識別工作加強監督問責,堅決剎住冒名頂替、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對精準識別貧困戶的難度要有足夠估計。“農戶的各種補貼、低保等政策性收入很好核實,但務工收入、種植收入,只能根據群眾自報和行情進行大致測算。”程潤珍說,評審組在測算收入時,“確保家庭收入核算精準”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冉飛鴻說,很多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沒有固定工作,農忙時候返鄉干農活,農閑了又出去打零工,收入變化很大。加上隨時有各方面的開支,一年下來,有的農戶自己也搞不清楚打工收入多少,只能大概估計。

為解決這些難題,各地都在不斷探索。

10月,廣西開始“自下而上”精準識別,如同一場“大考”:抽調市、縣、鄉干部,村第一支書,駐村工作隊員等組成精準識別工作隊,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方法,對每個貧困戶打分,根據分數倒排出最窮的人。

山西嵐縣則綜合考慮農民人均純收入、地理優勢、公共服務設施等因素,把鄉鎮分為四類,再測算劃定各鄉鎮的貧困發生率和貧困人口數量。

全國扶貧系統已展開建檔立卡“回頭看”,對已經初步識別的貧困人口逐一進行甄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實施動態管理,做到有進有出。

要做到“決不落下一個窮人”,特別需要動態眼光。基層干部深有感觸地說,在很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群眾產業發展基礎差,尤其是處于扶貧線邊緣附近的農戶,可能一場洪水、一場冰雹、一場大病就讓他們瞬間返貧。(記者楊洪濤、晏國政、夏軍、龐明廣)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 扶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