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博士后:另一種“學霸”的世界
“讀完學士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讀完博士干什么?--做博士后!”這是許多人一路上學讀書的理想路徑。不過,你是否真的了解“博士后”?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20條意見凝聚了滿滿的干貨,一大波政策利好襲來,助力于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
別逗!博士后≠學位
注意,看起來比博士更“學霸”的博士后,并非一個學位概念。
1876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設立了一項用以資助優秀青年學者從事科研工作的基金。最初資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故人們稱之為“博士后”。
在我國,博士后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后,在博士后流動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工作的人員。
改革開放初期,人才極度匱乏。1983和1984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兩次給鄧小平寫信,建議中國借鑒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做法,設立博士后流動站,實行博士后制度。
1984年5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李政道,聽取了關于實施博士后制度的意見和方案,并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方法,成百上千的流動站成為制度,是培養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這個方法很好,我贊成,看準了要行動。
1985年7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科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關于試辦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報告的通知》印發,標志著中國博士后制度正式開始實施。
從無到有,今年是中國博士后制度設立30周年。截至目前,我國共設立30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40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計招收培養14萬余名博士后科研人員,在站5萬余人,期滿出站9萬余人。
從最初主要集中在中央所屬單位,發展到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包括全部“985”高校和絕大部分“211”高校、各主要科研院所均有參與。
從最初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擴大到企業和園區,覆蓋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
從最初集中在理學、工學領域,到目前已覆蓋全部13個學科門類的110個一級學科。
想做博士后?領導干部就算了!
人數多了、領域寬了,看完這些數據,科研能力強、創新有熱情的你,是否也心動了?
別急,新制度說了:博士后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啥身份?做多久?】博士后研究人員享受設站單位職工待遇,設站單位按單位性質與其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企業勞動合同或工作協議。在站時間一般為2年,或可根據項目需要在2年到4年內靈活確定。對進站后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應當根據項目資助期限和承擔的任務及時調整在站時間,最長不超過6年。
【在哪兒做,選擇多】適當下放設站權限。開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獨立招收試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站方式改革試點。加大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型高科技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力度,下放園區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設站審批權限。
【對黨政機關干部說“不”】在職博士后研究人員應以高校、科研院所教學科研人員為主,并嚴格控制比例。不得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職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年輕化】博士后申請者一般應為新近畢業的博士畢業生,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申請進入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緊缺基礎薄弱的自然科學領域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可適當放寬進站條件。
博士后的“含金量”有多高?絕對有“料”!
博士后不僅是“學霸”,還得把科研工作“做到家”,既能技術創新,又能成果轉化。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集“探索者、踐行者、弄潮者”于一身。吸引這樣的人才,肯定要有“料”才行。
【經費提高,激勵多樣】自2015年8月1日起,博士后研究人員日常經費標準由每人每年5萬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萬元。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規定,可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博士后研究人員積極性。博士后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在站期間科研成果轉化收益。
【住房落實,有希望】推進博士后公寓建設,鼓勵地方和設站單位采取多種方式解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周轉住房問題。
【全社會參與,動起來】引導社會資金設立優秀博士后獎勵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等用以支持博士后創新創業。支持博士后發起成立學術性社會組織,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進站便捷,退出暢通】推進博士后進出站“在線預審、一次辦結”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流動站、工作站與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各地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的協調聯動,以便接收保管退站、滯站人員檔案。
【支持多樣,平臺廣闊】加強博士后人才、科技成果與用人單位和市場的信息溝通,支持人才與項目對接。實施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博士后論著出版支持計劃。定期開展博士后科技服務團為中西部地區提供服務。
博士后,不只是工作身份,更是平臺渠道。一大批年輕且富有活力的高層次人才,將以“博士后”的身份走進高校院所、企業園區。尊重人才成長規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讓博士后這支別樣的“學霸”隊伍有的放矢,甘坐科研“冷板凳”,愿進創新“孵化器”。(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博士后 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