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供給側改革并非簡單關停企業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11月27日在2015騰訊財經年會上表示,供給方面的調控是中期調控,供給側改革并非簡單關停產能過剩的企業,建議通過定向減稅等方式克服改革障礙。
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11月18日,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重申“供給側改革”。10天之內兩提“供給側改革”,引發經濟界對這項改革的廣泛討論和重視。
厲以寧表示,供給方面的調控是中期調控。供給側調控主要在于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政策、技術政策、資源配置的調整,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見效的。
厲以寧認為,供給側改革并不是簡單地關閉產能過剩、消耗能源和資源過多的企業,供給側發力通常是增加供給。在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風險,供給側發力風險相伴是改革的難點。他認為,供給側改革需要統一規劃,統籌解決。
對于克服供給側改革的障礙,厲以寧提出多項建議,首先,可以通過定向調控,也就是結構性調控的手段來鼓勵現有生產能力,促進他們增加供給,比如定向減稅和免稅;鼓勵高新企業成長,扶持短板行業,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
“繼續簡政放權,明確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這樣有利于民間資本投入到供給方面去,增加供給主體。”厲以寧表示。
“我理解供給側改革,就是讓要素再流動起來,讓資源從低效率領域轉移到高效率領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供給側改革并不意味著需求政策退出,兩方面應該相互配合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供給側 改革 中期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