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正式開通醫保服務
運行一年藥占比僅為26%
11月23日,清華長庚醫院正式開通醫保,圖為患者拿醫保卡就診。
有了醫保,患者就診更方便。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23日訊(記者 李木元)11月23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業滿一周年并正式開通醫保服務。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介紹,醫院運行一年,成效顯著,患者滿意度在北京市屬三甲醫院中名列前茅,特別是門診、住院藥占比只有26%,只相當于北京市三甲醫院的一半。
患者在醫院的花費主要集中在藥品和耗材上,而醫改就是要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高包括手術費、診療費、護理費、住院費、床位費等在內的價格,取消“以藥養醫”這個痼疾。“以藥品和耗材養醫院是在現行體制下形成的,通過嚴格管控和精益醫療,就可以逐步進行調整和改變。”董家鴻表示,清華長庚醫院在保證患者醫療品質同時,醫院通過嚴格全流程管控藥物、耗材和不必要的檢查,切實節約了大量費用。醫院已經通過全信息系統管理,將相關醫療活動數據計算出來并報送給政府相關部門,希望能作為政府調整價格的依據。
3大中心+4強專科帶動全院醫療服務高品質發展
作為清華大學教學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以“精綜合,強專科”為發展戰略,科室設置涵蓋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兒系統、耳鼻喉等專科系統,以及檢驗、病理、影像醫技系統,共計40余個。作為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的重鎮,醫院與清華大學相關院系緊密結合,搭建臨床、教學、科研一體化平臺,面向海內外延攬人才,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醫護團隊。經過一年的建設與運營,各科室業務現已全面開展,并形成了優先、重點、培育三個層次的科室建設規劃。
截至目前,該醫院已優先打造了肝膽胰中心、神經中心、消化中心3大中心。除3大優先發展的中心外,心臟內科、婦產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泌尿外科被確定為醫院重點發展的4大專科,在充分滿足基礎醫療服務的同時,重點發展專科也形成了突出的特色醫療。
依托社區 構建現代健康醫療體系
坐落在號稱亞洲最大的社區——天通苑,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周邊常住人口高達50余萬。自醫院開業以來,肩負“提供健康守護”的使命,先后舉辦53場公益活動,包含義診、健康咨詢、宣教講座,全院各專科醫師與護理人員全員參與,直接惠及5000余人。
依托公益活動提升地區民眾的健康認知,同時,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貫徹“治未病”政策,開展健康管理工作,開設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健康體檢,聯合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個體遺傳檢測服務項目;積極聯合社區醫院,策劃構建分級診療網絡,尤其在慢病管理方面,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性、慢性疾病,通過醫療聯盟,明確分級診療、轉診機制。
作為天通苑社區唯一一家具有急重癥急救能力的大型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在陳旭巖教授的帶領下,醫院打通了急診、重癥(ICU)、普通內科,形成3個科室聯動,組成急重癥部的新模式新格局。“急診的病人來院后即可得到良好的救治,重癥的有ICU接著,病癥平穩后,還有普通內科接著,形成清晰的病人動線。”打造一條高效暢通的急危重癥綠色通道。開業以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成功救治以急性心梗、腦梗為代表的多類急診患者,肩負起周邊數十公里范圍內的緊急搶救任務。
順應“精準醫學”的發展潮流,在“精準,精益,精誠”三精醫療理念的指導下,各專科充分借鑒國外成熟的醫療經驗,以微創手術取代傳統的開放性手術,以精準治療取代傳統的經驗性性治療,提高診治療效。以醫護團隊為主體,成功舉辦“整合醫學與耳鼻咽喉科論壇”、“婦科臨床技術研修班”“清華長庚眼外科論壇”、“2015清華血管論壇”等學術活動,發起覆蓋全國乃至海內外的臨床技術、學術交流。
為醫改探路初顯成效
作為我國內地首家與臺灣合作建設的公立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從醫療服務到經營管理,均借鑒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經驗與特色,開辟了海峽兩岸在醫療領域深入合作的新模式。
踐行“以病患為中心”,董家鴻首倡“三精醫療”,以醫療品質為導向的“精準醫療”;以成本控制為導向的“精益醫療”;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精誠醫療”,成效顯著,門診、住院藥費占率均低于市三甲醫院的平均數值,患者滿意度名列市屬醫院前茅。
借鑒臺灣長庚紀念醫院醫療服務特色,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自開院即落地“Attending醫師負責制”、“全責護理模式”,醫護兩支團隊,對患者負責,責權明確,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完整性、個性化。提升服務效率,同時加強流程管控,醫院自開院,即推行診療信息化,建造數字化醫院,通過信息系統對看診、手術、后勤管理等整套醫療活動進行全程支持和流程管控。“醫管分工合治”的治理架構,醫療、行政管理兩支隊伍,經過一年的磨合,配合愈加默契。“我的工作時間中20%的精力做行政決策,80%的精力用于醫療服務。”董家鴻表示。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