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四維彩超:由胎兒承擔風險的生意
被商業化的四維彩超
懷孕24周的小瑾(化名)在北京一家私立醫院做了四維彩超檢查,她拿到一張寶寶的彩超照片,一張動態的CD光盤,還有兩份檢查報告,整個“套餐”價格1200元。小瑾說,常規孕檢在公立醫院做過,發育一切正常,到這家私立醫院的目的就是想給寶寶拍照片。整個檢查過程半小時,醫生會帶著準媽媽一起看寶寶的臉、手和腳,還允許家屬進來一起觀看。
對于孕婦來說,用四維彩超提前看見腹中寶寶并為寶寶“留影”幾乎成了一種“流行”。而在超聲科的專業醫生眼里,這種行為卻暗藏風險。
超聲波,是一種既可殺死腫瘤細胞又能碎石殺毒的能量。超聲檢查技術進入臨床已50多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產前畸形篩查的能力和范圍,也未見明顯的人身傷害證據,但也仍不足以證明其絕對安全,對胎兒眼睛、腦部等脆弱嬌嫩的對象更需謹慎。
四維彩超是超聲檢查的一種,醫學上更準確名稱叫“實時三維超聲”,因其在三維基礎上多了一個時間維度參數,能夠獲得動態的圖像,在臨床上只是常規產檢的補充。而正因其立體動態成像特點,相較傳統超聲檢查,四維彩超更多被用作商業目的的胎兒寫真,實際上已經超出醫療用途。
如果按每年1600萬新生兒人數計算,在私立機構做一次四維彩超1200元,這將是一個高達190億元的潛在市場。巨大需求背后,許多私立醫院、攝影機構都瞄準商機,引進國際先進設備,做起了超聲“生意”。超聲專家擔心,這種非醫學用途的超聲使用,不僅存在非法鑒定性別之嫌,更關鍵的,是將胎兒置于了更高的安全風險中。
關于風險問題,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李建國明確表示,常規的產前超聲檢查對排畸非常有必要也應該提倡,但過度使用,聲功率過高,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就可能對胎兒發育造成潛在影響。而這種影響也許是緩慢的,要經過幾代人才能夠被發現。
不可忽視的“小氣泡”
2014年12月,美國FDA發出聲明,強烈反對給胎兒拍照片,生物醫學工程學沙拉姆博士說:超聲波可以使人體組織升溫,某些情況下還可產生非常小的氣泡。而這種升溫和小氣泡,可能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由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牛鳳岐教授等人撰寫的文章《胎兒超聲檢查安全性的國際最新闡述及實踐指導》指出,胎兒生理體溫比母體高0.5攝氏度,如遇孕婦發熱,甚至不用超聲輻射,胎兒體溫就已經很高了。同時,與成熟組織相比,處于活躍分化期的組織更易受到損傷。基于這些考慮,哪怕目前并不能完全證明發熱和小氣泡的確鑿危害,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一家正規的公立醫院,一位正常的孕婦在孕期通常要做3~4次超聲檢查,如果孩子體位好,每次檢查5~10分鐘就足夠了。而在私立機構,胎兒寫真可能要用上半小時甚至更久。
一篇由牛鳳岐執筆,發表在《中華醫學超聲雜志》的文章《關于胎兒檢查中超聲安全使用的建議》特別強調:“不應以非醫學目的輻照胎兒,不得以留念或商業展示為目的拍攝胎兒的超聲影像。”
然而,盡管學術界對超聲安全警示不斷,國內許多機構仍在向孕婦鼓吹,四維彩超是“絕對安全”的。另一被私立機構吹捧的,是四維彩超能更精準地發現胎兒畸形,這也遭權威專家否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裴秋艷說,傳統二維超聲完全能滿足胎兒排畸需要,而三維或四維超聲,技術核心還是二維成像,只是圖像更立體動態,方便醫生和家長溝通。唇腭裂等體表畸形,家長能一眼看明白。
從事醫療器械經營工作的許女士表示,若要把超聲儀器用作產前篩查,必須要有相應資質。但如果被非醫療機構用在孕婦身上,后果將十分危險。
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其中就規定,醫療保健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非醫療目的的產前診斷技術,并對開展產前診斷技術的醫療保健機構和技術人員提出要求。技術人員不僅要取得執業醫師資格,還要取得產前診斷相應的資格證書。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在2012年制定的《產前超聲檢查指南》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產前超聲篩查應在衛生行政部門許可的醫療機構開展。而經查證,北京地區開展用四維彩超給胎兒拍照業務的攝影機構,無一例外均不具備醫療機構資質。
另一個問題是,哪怕在具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如果使用儀器的人員安全意識不足,也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裴秋艷介紹,經驗豐富的醫生檢查一個胎兒只需幾分鐘。若胎兒不配合,醫生會讓孕婦下床活動一下再做。而若一些私立機構把四維彩超用作胎兒寫真,操作人員可能為獲得連續的面部表情將探頭持續照射胎兒。
作為多年從事產前篩查和診斷的醫生,裴秋艷常會跟孕婦說,什么才是規范的超聲檢查,她認為這是超聲科醫生的責任和義務。而對于準父母來說,也應有最基本的健康素養,對胎兒更謹慎,切勿因娛樂目的而做出對胎兒有風險的拍照行為。
編輯:趙彥
關鍵詞:四維彩超 胎兒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