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錢包更鼓 保障更足 藍天更多
“小康”行動普增民眾獲得感
金秋十月,收獲時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穩中有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民的奮斗目標正在走下藍圖,成為現實。
經濟換擋
民生指標全線飄紅
在剛剛出爐的2015年第三季度統計數據中,雖然GDP增速“破7”,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超7”,達到7.7%。
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民生指標卻全線飄紅。這一年,發展穩穩地落在“人”上。
“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整體,彼此作用、互為條件,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建成全面小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張占斌說。
這一年,“五位一體”的發展正匯聚成人民“五位一體”的幸福感——
消費升級了。收入增長得越快,老百姓就越能消費,并且更多從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今年“十一”黃金周的一場“朋友圈攝影大賽”就體現了這種升級。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就能飽覽全球風光——利用長假在國內外旅游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多。
就業路更寬。今年1—9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保障網越織越密。保障性住房計劃新開工740萬套,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要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迎來“十一連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首次上調。
藍天更多了。今年上半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繼續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全面小康,不僅“五位一體”一項都不能缺,還必須13億人“一個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遲”。城鄉和地域之間差異的縮小讓全民邁向小康的步伐越來越齊整。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國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億人減少到2014年的7000多萬人,今年還將繼續減少1000萬人以上;我國織就的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網,已經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從就業群體擴大到非就業或就業不穩定的群體;城市學校互聯網覆蓋率達95.7%、農村學校達79%,數字教育設備和資源覆蓋全國全部6.4萬個教學點,偏遠農村地區的400多萬孩子享受到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改革深化
社會分配更加公平
今年9月,《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要求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這一年,瞄準全面小康的目標,改革全面推進,增添發展動力,提升著老百姓的獲得感。
改革“獲得”新飯碗。
為何經濟放緩、就業不降反升?重要原因就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極大促進了市場主體增長,與此同時,小微企業也得到了政府更多的呵護與幫扶。從今年1月1日起的三年內,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擴大到20萬元以內,并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些改革舉措都極大地穩定和增加了就業崗位。
改革“獲得”真公平。
收入分配改革加速。央企高管降薪,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1連增,農村教師迎來漲薪潮,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得到遏制。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斷縮小,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全面小康,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貧困人口傾斜。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續。
教育資源公平統籌大力推進。2015年,高考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至5個百分點以內。
改革“獲得”高質量的生活。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已作出頂層設計方案,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日臻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協作機制,環境監管執法趨嚴、趨實。今年上半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88天,同比增加了9天,天朗氣清的好日子會逐步增多。
話劇、昆曲、畫展……層出不窮的文化活動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為文藝作品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大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藝作品問世,滋潤著百姓的精神生活。
“低垂的果子”基本摘完,步入深水區與攻堅期的改革,每一步都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每一點獲得感都更加來之不易。“快馬加鞭,一鼓作氣,改革的強度使人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有信心。”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說。
萬眾“雙創”
夢想加速照亮現實
今年10月第四周是全國首屆創新創業活動周。活動周開幕當天,“咔嚓”聲聲,來自拉勾網、天使匯、36氪的3名年輕80后CEO與總理玩起了自拍。這幾個年輕人自稱賣夢師,通過創辦互聯網招聘平臺和股權投資平臺等,將創業就業者的夢想賣給招聘者和投資人。
這一年,《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20多個政策文件先后出臺,完善創業環境、優化財稅政策、搞活金融市場、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創業成為全面小康的新引擎。
在創新創業氛圍的激蕩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得到了更全面的回應,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得到充分激發,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人鼓起勇氣追尋夢想。
年輕人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 2015年前三季度,新畢業大學生創業比例同比增加近一倍,全國逾千萬網絡創業群體中大學生占到六成。
村里人也成為創新創業的追夢人。貼息貸款、創業培訓、政策指導,得到了政府一系列幫扶措施的重慶市漢場壩村村民王傳淑,回鄉開起了農家樂。2015年,返鄉農民工創業人數同比增長了3.1%。
以夢為馬,不斷前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發展的根本力量靠人民推動。創新創業凝聚了全體人民對發展改革的更大共識,釋放了大眾奔向全面小康的信心、熱情與干勁,13億人的智慧和活力必將匯集起奔涌向前的磅礴力量。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小康 普增民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