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第五年見聞

2015年10月09日 10:3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原標題:政策春風綠北疆 牛羊滿圈譜新章——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第五年見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電(記者張云龍 林超)針對生態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的草原,中央2011年制定實施了新世紀以來力度最大的惠牧政策:對8大主要草原牧區進行生態補償和獎勵,也就是今天為人熟知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時隔4年的秋季,記者再度行走在內蒙古廣袤的大草原上。

 

  昔日“赤地千里” 今朝綠滿家園

  記者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這里的草原綠意盎然。在生態最好的東烏珠穆沁草原上,黃、白、紫等各類花草高可及膝,即使是雨水稍差,昔日荒漠化嚴重的蘇尼特右旗草原,也披上了層層綠色。蘇尼特右旗牧民恩克巴圖告訴記者,這里曾經“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是侵襲北京的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

  “原來有沒有收入要看老天爺的臉,遇到連續干旱,羊越多越賠錢,還得靠貸款過日子。”恩克巴圖說,“現在有了禁牧補貼款,羊比以前少了,但收入還算滿意,關鍵是心里踏實多了。”

  恩克巴圖說的禁牧補貼款,來自于2011年起實施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根據補獎機制,對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中央財政給予補助,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中央財政對未超載放牧的牧民給予獎勵。

  隨著牧區人口和牲畜數量急劇增長,內蒙古草原生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退化。特別是在世紀之交,干旱為主、多災并發的嚴重自然災害,致使草原生態急劇惡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草原補獎機制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內蒙古共有10.1億畝草原納入補獎范圍,其中禁牧補貼任務54825萬畝,草畜平衡獎勵任務46414萬畝,基本實現了可利用草原的全覆蓋,146萬戶、534萬農牧民從中受益。截止到今年6月,共兌現各類草原補獎資金191億元,占總資金的94%,其余年底前將全部兌現到戶。

  內蒙古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說,近年來,草原生態總體惡化的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一半草原植被得到明顯恢復,草畜矛盾得到了有效緩解。

  從最新的關于內蒙古的衛星遙感圖上可以看到,代表草原的綠色從西部的賀蘭山起,綿延數千公里直至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天然屏障。2014年,內蒙古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達到43.6%,比2010年的37.08%提高了6.52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了13.6個百分點,最近4年的增幅幾乎是此前10年的總和。

 

  收入多元化 減畜不減收

  草原是牧民賴以生存的資源,草原“休假”,牧民如何減畜不減收?內蒙古一系列“組合拳”讓牧民吃了“定心丸”。相關配套政策實施后,牧民生活有了保障。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烏蘭希熱嘎查牧民額爾登有一張特別的“銀行卡”。自2011年起,根據草原補獎機制,國家給他的銀行卡里每年打進補助禁牧款7.3萬余元。

  額爾登全家4口人,承包1.45萬畝草場,僅有140只羊,當地屬草原化荒漠,生活生產條件極其惡劣,如遇干旱年份很難維持生計,需要到外地倒場放牧。

  “實施禁牧政策后,雖然把羊的數量減了下來,但收入比過去還有了提高,國家對我們牧區實施的政策太好了!”額爾登高興地說。

  據內蒙古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草原補獎政策實施方案在制定之初就充分考慮到牧民生產生活協調發展問題,中央財政資金的大部分用于對牧民的直接補貼,彌補牧民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經濟損失。目前,政策性補貼已經占到內蒙古全區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5%,成為牧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在草原生態嚴重退化區,利用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子女上學、社會保險、技能培訓等優惠政策,一些牧民開始向非牧產業轉移,并成功轉型,收入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14年,全區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750元,比2010年的7851元增長75.1%,高于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生產形勢,收入結構的變化,促進了農牧民思想認識的轉變。內蒙古農牧業廳草原處主任科員姚猛說,近5年來,牧民對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認識,從“政府要保護”向“我要保護”轉變,畜牧業生產思路從“多養羊”向“多掙錢”轉變,從“多養”向“精養”轉變。

 

  草原畜牧業走向現代化

  如何長久地保住草原來之不易的那抹綠色?內蒙古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能光靠補貼,還得建設現代草原畜牧業。

  2011年以來,內蒙古以草原補獎政策的實施為契機,充分利用績效考核獎勵中用于扶持生產的資金,多方籌集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

  2010年,錫林郭勒盟鑲黃旗文貢烏拉蘇木阿拉騰毛都嘎查牧民張萬貴家中1000多畝草場嚴重退化,收入不足3萬元。草原補獎政策實施后,當地政府為張萬貴補貼新建、修建磚木結構標準化暖棚8間、普通棚3間、人畜飲水用深水機井1眼,他還享受牧機補貼,購置了拖拉機、打草機。張萬貴現在每年有80頭基礎母羊,接羔100多只,去年收入達11萬多元。

  與張萬貴一樣,許多牧民都切身感受到了補獎政策給草原生產方式帶來的改變。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內蒙古補獎區儲草棚和牲畜棚圈面積分別達到824萬平方米和5507萬平方米,分別比政策實施前增加了66.8%和52.8%,牲畜舍飼比例也提高了22%。

  得益于補獎政策,草原飼草料儲備體系建設也逐步成熟。內蒙古在5年里投入7.9億元在全區重點牧區嘎查村建設多功能綜合儲草庫,逐步形成網絡化的儲運體系,破解了原來草業發展區域不平衡的難題。

  不斷提升的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使內蒙古原有的粗放型草地畜牧業正逐步向建設型、生態型的現代化草地畜牧業轉型。劉永志說,近年來,內蒙古牛羊肉產量穩定在140萬噸左右,居全國前列,這與補獎區增效轉型大力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密不可分。

  在補獎政策的帶動下,內蒙古各地牧民、企業和政府還主動探索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比如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力推廣絨山羊增絨技術,通過人為控制日照時間影響生物鐘,促進羊絨生長,在實現減輕生態壓力66%的基礎上,提高凈產出200%以上。(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內蒙古草原 生態保護 補助獎勵機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