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盤點娛樂圈里熱衷書畫的人
歌手艾敬成為張曉剛唯一“俗家弟子”
20世紀90年代,一首《我的1997》,讓許多人記住了艾敬的名字。這位曾經(jīng)的民謠歌手,在音樂圈消失許久之后再度歸來,不過這一次,她的身份是藝術家。11月20日,《I LOVE AIJING:艾敬綜合藝術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了艾敬創(chuàng)作的200件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
師從 張曉剛唯一“俗家弟子”
艾敬這次在國博的個展,受到眾多藝術圈內(nèi)專業(yè)人士的好評,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艾敬走上視覺藝術這條道路,就與著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有關。
“我與曉剛相遇,最早是1998年在他成都的畫室里,由朋友介紹認識的。”艾敬回憶道,1999年張曉剛移居北京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又遇見了,“曉剛看到我在給自己的唱片畫封面設計稿,他稱贊我說我的畫面感覺特別好,可以教我畫畫。”
艾敬坦言,張曉剛對她在藝術上的幫助非常大。“曉剛待人很好,對周圍的藝術家也盡可能地幫助和提攜,尤其是來自西南地區(qū)的畫家,都喜歡圍繞在他周圍。”艾敬說:“剛開始,我都是在他的畫室里用他的材料畫畫,一年多的時間里我經(jīng)常去曉剛的畫室,有一段時間幾乎像是去上班一樣。”
張曉剛的教學方法,也讓艾敬受益匪淺。“開始曉剛讓我自由畫,想怎么畫都可以,后來才開始教我一些技法。當時周圍人都調(diào)侃我是曉剛唯一的俗家弟子,因為我是一個沒有任何專業(yè)美術基礎的學生。”
符號 做一名“愛的藝術家”
本次展覽中,有一件裝置作品特別引人注目。在一幅寬6米、長16米,織滿“LOVE”字樣的大型掛毯前,一位女性正在埋頭編織,艾敬這件裝置作品名為《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xiāng)》。“這是我母親發(fā)動了我老家沈陽的近50位親戚、朋友、鄰居和我的同學們,共同制作完成的。他們用家中廢棄的舊毛衣、毛褲以及其他舊毛線,重新編織了這樣一幅掛毯。而前面這個雕塑,是以我母親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艾敬過往每一次展覽,展覽名稱里都有在旋律與色彩間游走電臺DJ愛上了畫畫個“LOVE”。艾敬認為,每位藝術家都必須有自己的代表性語言,“‘LOVE’就是這個時期我的符號性語言。”除了這件裝置,艾敬為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寶貝我愛你》、裝置《生命之樹》等多件作品,都傳遞了“LOVE”主題。艾敬告訴記者,“‘LOVE’可以讓我發(fā)揮想象力以及一切情感和記憶的搜索,我會把這個符號繼續(xù)做下去,做一名‘愛的藝術家’。”
在旋律與色彩間游走電臺DJ愛上了畫畫
藝術跨界
達人
陳泥耳(泥耳)
職業(yè):電臺音樂DJ/畫者
經(jīng)歷:1999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現(xiàn)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后進入重慶電臺擔任音樂主持人至今。2007年在黃桷坪501藝術基地建立個人工作室,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
其他愛好:旅行、寫作、伺弄花草、烘焙甜點。
泥耳油畫作品。
白天:做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
如果你是重慶音樂廣播FM88.1的忠實聽眾,對“泥耳”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由她主持的《古典也流行》節(jié)目,是FM88.1知名欄目。此外,泥耳還擔任了15點的《咖啡時光》與22點的《音樂夢花園》兩檔節(jié)目的主持,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鐵桿聽眾。
泥耳出生在一個管教嚴格的教師家庭,7歲時開始練習鋼琴。童年時的泥耳身體不好三天兩頭進醫(yī)院,她一度想要成為一名醫(yī)生。但由于成績偏科,她最后決定進入文科班,報考音樂學院。之后的一切順風順水,考上了心儀的大學,選到好老師,在音樂學院讀完四年大學。
大學畢業(yè)后,泥耳順利通過電臺考核,成為一名電臺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她每天準時進直播間,按計劃策劃完成選題,制作與上傳節(jié)目。“既忙碌又充實”,泥耳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它既是一份有創(chuàng)造性的職業(yè),也為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夜晚:鉆進畫室揮舞畫筆
有份不錯的工作,還能每天與聽眾分享喜愛的音樂。在外人看來,泥耳的生活既充實又滿足。然而,一個想畫畫的夢一直深埋在她的內(nèi)心。
2006年冬天,泥耳到北京的畫家村探望朋友。在朋友的畫室里,她一時興起,借用朋友的畫材創(chuàng)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就在隨意涂抹的過程中,她突然覺得內(nèi)心的某一顆種子開始躁動,像著了魔一樣,“一口氣畫了幾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坐在黃桷坪501的畫室里,回憶起當年的經(jīng)歷,泥耳依然有些激動:“當時就想不顧一切到北京去,和他們一樣,自己租畫室畫畫。”然而,現(xiàn)實卻把她從夢境里拉了回來:“朋友給我講了在北京打拼的諸多艱辛,還給我算了一筆帳,最后勸我留在重慶,在有一份穩(wěn)定工作的前提下追逐自己的夢想。”
馮小剛在微博中“曬”出的作品
事實上,導演馮小剛與藝術圈一直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曾經(jīng)有報道稱,馮小剛一年之內(nèi)花了5000萬元來購置油畫。然而,馮小剛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還是最近才被大家知曉。
在2012年9月1日,“2012BAZAAR明星慈善夜”在北京舉行。當天的慈善拍賣吸引了眾多商業(yè)、文化界、演藝界人士的參與,此次拍賣壓軸出場的拍品就是馮小剛與當代藝術家曾梵志攜手創(chuàng)作的一幅名為《一念》的作品,據(jù)悉這是專門為此次慈善拍賣準備的作品。更為引人關注的是,這幅油畫在經(jīng)過多次競價以后,最終成交價格達到1800萬元。
在此次拍賣之后,馮小剛在11月3日和11月9日,在自己的微博上上傳了共三幅人體寫生油畫作品,并在微博上說,“不想寫實還是寫了實,沒辦法,基本功打得太牢了。”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圍觀:
@東程馨就:馮老師,咋一看以為你是學院派,說說你到底屬于哪一派唄。
@nicklenee:看頭我以為是葛大爺。。。真畫得挺好的,繼續(xù)努力!
@龍豬小暢的窩:怎么覺得這畫表情憂傷內(nèi)心悲涼呢。
@紅海天路:當年學院派的影子無法擺脫,色彩太甜。
或許,馮小剛踏入藝術圈,變身畫家并不是十分令人驚訝,因為據(jù)多份相關資料顯示,馮小剛自幼喜愛美術,并且在高中畢業(yè)以后進入北京軍區(qū)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1985年,調(diào)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先后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電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歌手丁武攜帶20余幅作品798辦個展
作畫的丁武
2012年4月底,曾經(jīng)唱著《夢回唐朝》的丁武在北京798舉辦了《出事兒了丁武2012巡回個展》北京站的展出,此次共有20余幅丁武創(chuàng)作的作品參展。
很多人對此并沒有感到十分的驚訝,因為本來畫畫才是丁武的“本行”,唱歌才是“副業(yè)”。1962年出生的丁武,在1978年考入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美術系,到了快畢業(yè)的時候丁武才開始接觸到搖滾樂。1982年,丁武畢業(yè)后,在北京132中任職美術老師,交學生美術基礎。一年后辭職,投身搖滾。
再次踏入藝術圈,丁武似乎只是“重拾舊業(yè)”而已,在2010年丁武已經(jīng)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嚎叫丁武喊話》。
對于繪畫和音樂,丁武這樣說,“繪畫和音樂對我都是挺重要的,通過繪畫讓我安靜下來,思考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空間。做音樂時,要使音樂產(chǎn)生畫面的聯(lián)想,這兩者有共通的東西,可以互補。”(據(jù)華商報)
保持著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左小祖咒
左小祖咒我的路資料圖
1970年出生的左小祖咒不管在音樂界還是在藝術節(jié),都以特立獨行而著稱。他的音樂風格怪誕、力氣,內(nèi)容表達豐富多樣,歌詞通俗,音樂元素復雜。
同時,左小祖咒還是前衛(wèi)藝術家群落“北京東村”的第一批任務和締造者。據(jù)多份媒體資料顯示,1995年,一群來自“北京東村”的自由藝術家們,按照體重的順序,從下而上以3、2、2、2、1的人數(shù)層層“裸疊”,最重的人趴在最下面,最輕的伏在上面,身體羅疊為1米的高度,為無名山增加了1米,這個名叫《為無名山增高一米》的藝術作品,不僅成為了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在中國攝影史上更留有濃重的一筆。
一直以來,左小祖咒都保持著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就如他曾經(jīng)在采訪中所說,有很多的人只會“爬格子”,寫寫字,或者只能畫點畫,或者只能劈劈叉之類的。我跟他們確實是不同,我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郭峰轉行當畫家
欲創(chuàng)作可“看”的音樂能“聽”的畫
新快報訊記者賀雅佳報道上世紀90年代郭峰憑《讓世界充滿愛》、《心會跟愛一起走》走紅,銷聲匿跡十多年后,郭峰再次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身份已經(jīng)變成了畫家。日前,郭峰做客搜狐微訪談,為其10月22日的畫展做宣傳。上世紀90年代郭峰與繪畫結緣。在日本期間他創(chuàng)作出早期作品,并順利賣出,獲得人生繪畫事業(yè)的第一桶金,開啟了音樂之外的又一扇大門。這次嘗試為郭峰樹立了信心,他開始在繪畫中融入自己音樂的藝術思想,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音樂是可以被‘看到’的,畫畫是可以被‘聽到’的”。此次畫展,郭峰將其命名為“色塊”,意圖回到繪畫的“本質”。
畫的過程中,郭峰可以沉靜地去思考音樂,這對他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凈化過程,從而讓他更專心地創(chuàng)作音樂。對于大家所關心的在音樂上的新作品,郭峰表示:“即將出版的是我的《郭峰.色塊》畫冊,在畫冊中將有36首我為油畫作品所創(chuàng)作和鋼琴演奏的最新作品。”
鼓浪嶼詩歌節(jié)"詩星"璀璨:朦朧派詩人轉行當畫家
人物名片
芒克,本名姜世偉,1950年生。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隊。1978年與北島創(chuàng)辦中國當代首個民間文學刊物《今天》,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詩一個嶄新的時代。出版的詩集有《心事》《陽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詩選》《今天是哪一天》等。現(xiàn)居北京。
芒克:轉行畫畫
接受記者采訪時,芒克四歲半的兒子在一旁做著鬼臉,芒克則以一臉慈愛的微笑回應。
芒克說,迄今為止他從沒教過兒子背誦任何一首自己的作品,而他兒子則是從幼兒園老師那里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個詩人。芒克毫不隱晦地告訴記者,2004年之后,他的職業(yè)是畫家,畫畫是他養(yǎng)家的手段。
芒克不寫詩之后,曾經(jīng)過著靠朋友“友情贊助”的生活,也寫過評論、小說等,多半都是別人先付了錢的,最高峰時芒克的評論一個字15元。“后來就決定不寫了,完全靠那些商業(yè)性的文字去掙錢,名聲不好。”幾年前,芒克結婚了,娶了一個“80后”的夫人,并育有一兒一女,他必須養(yǎng)家。
隨后,芒克把自己的職業(yè)定位成畫家,現(xiàn)在又成立了畫室,有了專門的經(jīng)紀人,每天像上班一樣去畫室,有時瘋狂起來能站在畫板面前畫上五六個小時,有時幾個月也不畫一筆。芒克說自己不算是個高產(chǎn)的畫家,一年畫20多幅,現(xiàn)在市場上他的畫最高賣到6萬元一幅,最低也要3萬元。
“一年的畫畫收入足夠維持家庭的開支,我也不想賣得太貴。”芒克坦言,買畫的多半是沖著他詩人的名氣來的,但買他畫的多半是不寫詩的,寫詩的多半都不去買他的畫。
芒克說他現(xiàn)在基本上不寫詩,之前出了一本詩集在他看來是完全湊數(shù)的,根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當初的朦朧派詩人早就寫不出詩了。”
芒克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些詩人是真的在寫詩,玩命寫詩,到了90年代的時候都轉成享受詩歌了:拿稿酬,忙著接受世界各國的邀請,以詩人的名義過去,上臺朗誦自己的作品,主辦方會像支付演員費用一樣支付“朗誦費”。那時的詩人享受了一把詩歌“利益”,大家都忙得沒空寫詩了。到了2000年之后,再想寫詩已經(jīng)沒人看了,互聯(lián)網(wǎng)展示文化的多面性,帶來了文化的浮淺性,那種有文化有思考有涵養(yǎng)懂得看詩的人消亡了。寫詩沒有了經(jīng)濟性的市場,在現(xiàn)實生活面前詩人已經(jīng)沒辦法靠寫詩謀生了。
肖榮生棄武從文 《油畫村故事》轉行當畫家
新浪娛樂訊當觀眾還在熒屏上看肖榮生演繹《大漢風》中錚錚鐵骨的劉邦時,他又將在電影《油畫村的故事》中當起儒雅的油畫家。
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油畫村的故事》即將在深圳大芬油畫村開機。該片男主角范昆由多次獲得金雞、百花等內(nèi)地電影大獎的實力派演員肖榮生飾演。作為我國首部反映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故事片,該片將從藝術的角度反映大芬村從一個普通村莊發(fā)展成為文化產(chǎn)業(yè)基地“油畫村”的歷史和由來,生動地再現(xiàn)這個深圳文化產(chǎn)業(yè)的突出亮點。
肖榮生飾演的男主角范昆既是一位藝術家,又是一個商人。對于肖榮生來說也算是一個演技上的挑戰(zhàn)。在肖榮生以前主演的很多作品中,他成功演繹的各種廠長、經(jīng)理等角色早已深入人心。此次在片中演出一個有著崇高精神境界和執(zhí)著藝術追求的畫家,這在他的影視生涯中還是首次。
影片《油畫村的故事》的導演白羽在接受采訪時說,肖榮生是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實力派演員,有著出色的演技。而他本人給人堅韌不移和濃厚的書卷氣息,與影片中既是畫家又是公司老板的男主角非常吻合。
對于角色,肖榮生認為和以往塑造過的角色相比,范昆這個角色更多了畫家的精神氣質,他有著敢于不斷嘗試的冒險精神,雖屢戰(zhàn)屢敗也不畏懼。在表演上還要能夠反映出畫家的發(fā)展歷程和內(nèi)心世界,這絕對是考驗演技的。
倪萍轉行畫家開畫展 爆料學畫不到一年
倪萍作品
倪萍個人畫展現(xiàn)場
“名嘴”倪萍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才藝最近露餡兒了。日前,她在深圳舉行了一場名為“和姥姥一起畫畫”的個人畫展,并為自己的第一本個人畫冊進行簽售。而之所以給畫展起這個名字,正是因為倪萍的畫畫功底都是姥姥從小為她打下的。
倪萍 自己作畫全受姥姥影響
日前倪萍在深圳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還特地為這場畫展命名“和姥姥一起畫畫”,面對真維斯娛樂現(xiàn)場的鏡頭,倪萍自己透露,她畫畫兒的本事可是姥姥一手教出來的:“我現(xiàn)在畫的這些畫兒,都是受我姥姥的影響,從小她就教我如何親近大自然,如何看待這些美景。”
倪萍 實際創(chuàng)作時間不到一年
當天倪萍不但展出了自己的畫作,連個人畫冊都一并公開發(fā)售了,此外倪萍還進行了簽售活動,不少觀眾都慕名前來購買。雖然頭一次辦畫展就獲得關注,不過倪萍自己還是多少有點兒底氣不足:“說出來都不好意思,我正式畫畫兒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倪萍 不想再演勞苦大眾
別看倪萍現(xiàn)在涉足繪畫領域,她對表演的興趣可一直沒擱下,目前正在挑選劇本。不過有一個問題倒是讓倪萍有點兒犯愁:“現(xiàn)在本子倒是挺多,但是都是找我演勞苦大眾。什么下崗的、賣菜的、農(nóng)民工什么的,其實我想演軍人或者公司老總什么的。”
新垣結衣新片“轉行”畫家 發(fā)行個人首本插畫集
新垣結衣的插畫集
新垣在《花水木》中展示繪畫成果
人氣女星新垣結衣轉行插畫家,即將于6月25日發(fā)行個人首本插畫集《三只小豬》。據(jù)了解,新垣搭檔生田斗真主演的新片《花水木》日前殺青,新垣扮演的主人公紗枝,在片中為小朋友講英語課時用的插畫書,就是新垣親手繪制的圖畫。
從小對繪畫有著濃厚興趣的新垣,長大后雖然沒能當畫家,但同樣喜歡唱歌的她,迄今為止共發(fā)行過4首單曲和2張專輯。新垣透露曾親手為兩張CD繪制專輯封面,但以一名真正插畫家的身份公開亮相還尚屬首次,她表示插畫集中的每一張畫都是用心創(chuàng)作,期待大家的鑒賞與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新垣此次創(chuàng)作的英語插畫集,深受小朋友的青睞,因此將從2011年開始,新垣的插畫將出現(xiàn)在日本小學的英語書中,這對新垣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據(jù)了解,新垣創(chuàng)作的插畫集《三只小豬》將從6月25日起在日本發(fā)行,售價1890日元(約合人民幣139元)。另外,由新垣與生田斗真共演的愛情片《花水木》將于8月21日在日本全國公映。
編輯:陳佳
關鍵詞:娛樂圈 熱衷書畫的人 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