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股權眾籌步入快速發展元年投資者保護應該跟上
由于依托互聯網平臺,具備扶持實體、助力小微創業的先天優勢,股權眾籌行業在中國市場得以迅速發展,有業界人士甚至提出,2015年應被視為中國“股權眾籌元年”。而伴隨著監管者對行業的正名,以及眾多投資者的躍躍欲試,鎂光燈下的股權眾籌的盈利模式、發展路徑以及投資者保護等問題也陸續得到關注,特別是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由于股權投資風險不可控、回報周期較長,普通投資者要參與這一投資模式仍需做功課……
豐富投資需求
從最早的每人出資2000元籌備“很多人的咖啡館”,到京東、阿里、平安等巨頭紛紛入場開設眾籌平臺,股權眾籌在中國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不過,與P2P網貸最初在中國的發展軌跡相似,于201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股權眾籌也坐了幾年“冷板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整個眾籌市場融資總額僅9億元,股權眾籌在其中的占比更是少之又少。
業界普遍認為,2014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緩解企業融資難,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道,成為股權眾籌快速發展的助推力。同時,伴隨著我國高凈值人群規模激增,投資者對于改變被動儲蓄現狀、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的意愿也不斷增強,股權眾籌也迎來了最佳發展時段,2015年由此被稱作“股權眾籌元年”。
相比一些投資者所了解的“眾籌、投資、退出”,真實的股權眾籌參與環節要繁復得多,業界人士總結,大概可以分為包括項目篩選、創業者約談、確定領投人、引進跟投人、簽訂投資框架協議、設立有限合伙企業、注冊公司、工商變更/增資、簽訂正式投資協議、投后管理以及退出在內的11個環節。
按照約定,股權眾籌平臺在整個融資過程中主要充當中介角色,同時服務于項目融資人和支持者,并在此過程中收取一定的費用,包括傭金、融資顧問費和收益分成。而領投人的角色相當于把關人,一般由專業投資人擔任,他們肩負對項目篩選、盡職調查以及投后管理等任務,因此也將向跟投人收取一定管理費。根據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與京北金融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股權眾籌行業發展報告》,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國113家股權眾籌平臺眾籌成功項目的募集資金交易額達到54.76億元,項目成交數量達1335個。
規模上去了,行業定位就顯得格外重要。今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特別提到,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必須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臺(互聯網網站或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進行。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前提下,對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對此,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熱潮的背景下,股權眾籌應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和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對服務實體經濟與宏觀杠桿水平控制至關重要。
監管“緊箍咒”
是金融活動就要受到監管,金融創新也如是。《指導意見》規定,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中國證監會負責監管。
8月7日,證監會發布的《致函各地方政府規范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聲明,“股權眾籌”概念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具有“公開、小額、大眾”的特征,涉及社會公眾利益和國家金融安全,必須依法監管。同時提出,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活動。
另外,針對目前一些市場機構開展的冠以“股權眾籌”名義的活動,證監會表示,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規定,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不得超過200人,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采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同時,為有序推進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工作,也為規范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證監會決定近期對股權融資平臺進行專項檢查,檢查對象包括但不限于以“私募股權眾籌”、“股權眾籌”、“眾籌”名義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平臺。檢查目的是摸清股權融資平臺的底數,發現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排查潛在的風險隱患,引導股權融資平臺圍繞市場需求明確定位,切實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
監管層話音剛落,一些平臺就掀起了更名風,業界認為,伴隨著證監會啟動對國內股權眾籌平臺的全面摸查,預計正式的股權眾籌監管細則將會很快面世,一些原本存在問題、不符合股權眾籌定位的平臺將面臨洗牌。
投資者保護應提上日程
相比于傳統的融資方式,股權眾籌的優點在于拓寬初創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其不再局限于銀行貸款和私募股權基金,同時,普通投資者也有機會參與到一些高成長的企業股權投資回報中。但其缺點在于,原本不具備股權投資資質的投資者也入場了,這些人能否成為合格投資者,現在還是未知數。
按照慣例,股權融資給投資者設立的門檻向來較高,以此過濾掉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投資者。而股權眾籌因其本身帶有的投資額度小、參與者眾多的特性,降低了單個投資者的參與門檻,也把一些原本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投資者放進了場。
中關村股權眾籌聯盟(籌)負責人劉志碩就表示,必須清醒地看到,股權眾籌行業尚缺乏制度保障、行業規范、理論儲備、技術支持和經驗積累。在各自為戰、無序競爭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積聚著行業性的系統風險。而無論股權眾籌平臺如何創新突破,都必須嚴格履行投資者保護等權利和義務。
另一個需要投資者高度重視的問題或在退出環節。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眾籌市場發展報告》顯示,目前股權眾籌的退出渠道比較窄,一般只能通過分紅、并購和企業IPO上市來實現。但對于分紅退出而言,由于眾籌股東持股比例通常較低,可獲得的分紅也會比較少,再加上初創企業的利潤往往比較微薄,甚至長期不盈利和虧損,所以分紅退出機制往往會成為“鏡中花”。對于并購退出而言,由于眾籌企業的經營信息不公開,市場價值無法有效評估,因此眾籌投資者很難找到愿意接盤的人。而如果想走上市退出的路子,或者難以回避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絕大多數的初創企業會在五年內垮掉,能夠上市的是極少數,這也降低了投資者獲得回報的可能性。
姚余棟則強調對股權眾籌平臺強制實施資金第三方銀行存管制度,股權由第三方統一登記制度,加強對投資者風險教育,做到入市前股權眾籌知識教育,開戶時風險測評、風險揭示,交易后風險自擔等三階段風險教育機制。股權眾籌項目發起以后,成功項目的資金在第三方存管賬戶上滋生的利息收入進入股權眾籌項目資本金,失敗項目的本金及其在第三方存管賬戶上滋生的利息收入返還本人。
另外,由于《指導意見》提出,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對此市場人士提出,由于各地對企業規模定位存在差異,因此監管者應盡快量化監管細則,比如“小額”應小到什么程度,再比如對于籌資人的身份界定是否應采用統一的標準。
■相關鏈接
聚焦“股權眾籌第一案”
8月20日,“人人投”與諾米多因股權眾籌項目失敗而引發的訴訟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這場官司之所以被業界冠以“股權眾籌第一案”的稱謂,與雙方當事人此前經歷密不可分:據了解,今年1月,諾米多在“人人投”平臺上開展金額為88萬元的眾籌融資,用于“排骨諾米多健康快時尚餐廳”項目。最終,86位投資者認購了總額為70.4萬元的股權融資。
融資成功意味著項目可以順利啟動,但在諾米多對餐廳進行裝修的期間,“人人投”平臺及相關投資人得知信息,認為諾米多承租房屋存在違建、租金過高等問題,諾米多未如實披露相關信息。為避免投資人投資風險過大,“人人投”與諾米多解除了《委托融資服務協議》,解散了項目,拒絕向諾米多餐飲公司支付眾籌款項,并將款項和利息還給了投資人。
此后,“人人投”將諾米多告上法庭,認為諾米多存在信息披露不實的情況,嚴重影響投資人的利益,違反眾籌協議,也違反了與“人人投”之間的委托合同,應支付相應的委托費及違約金。而諾米多在融資失敗后,反訴“人人投”,認為其沒有按合同約定支付眾籌款項,且“人人投”平臺的實際身份應為居間人而非受托人,在居間交易失敗的情況下不應當收取任何費用;“人人投”聚集86位投資人的做法,違反了合伙企業法中關于有限合伙人數不得超過50人的上限,這種眾籌模式的合法性存疑;雙方解除合同后“人人投”應當賠償諾米多的相應損失。
業界普遍認為,上述案件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有待監管者說明,包括股權眾籌平臺所扮演的角色、融資方的信息披露渠道及范圍、眾籌參與人數以及資金第三方托管等問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股權 眾籌 投資 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