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博物館學功能論下的展覽

2015年08月26日 14:26 | 作者:朱煜宇 | 來源:中國知網
分享到: 

QQ圖片20141203182329

圖片來自網絡

 

  國內博物館學基礎類書籍如王宏鈞主編的《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嚴建強著《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曹意強主編的《美術博物館學導論》、宋向光著《物與識——當代中國博物館理論與實踐辨析》等對博物館學基本理論、博物館工作、管理、信息化等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這些博物館學著作視展覽為博物館實現其社會功能的主要方式,并聚焦在實務操作中,即典藏陳列和公共策展執行內容如何能夠最大化實現博物館功能。新博物館學的討論則常常最終與實踐相切合,包括文化內容的構建、博物館新體驗、虛擬博物館的建設等等。在珍妮特·馬斯汀(Janet  Marstine)編著的《新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導論》和大衛·卡里爾(David Carrier)的《博物館懷疑論——公共美術館中的藝術展覽史》中,文化內涵的建構是討論博物館展覽的重點。

 

  展覽作為博物館工作的日常重要內容,針對其實務操作的著作也較多,如曹兵武與李文昌、崔波等主編的博物館書系(包括《博物館觀察》、《博物館展覽》、《記憶現場與文化殿堂》),齊玫《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策劃與實施》等,從著者各自的博物館實務經驗及科研調查分析公共展覽策劃中的細節與疏漏。國外這類著作如(英)瑪格麗特·霍爾(Margaret Hall)撰寫《展覽論:博物館展覽的 21個問題》,或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如 Feinglass 和 Andreasen 等美國古根漢姆博物館或大都會美術館的前主要負責人提供自己的實務經驗和研究結果,并運用各自的管理經驗分析博物館營運中的各類問題。這類著作以實踐為基礎探討展覽功能的實現,也提到展覽本身的社會、文化效應及與藝術社會其它機制的互動,曹兵武就在《記憶現場與文化殿堂》中從政策、文化、區域經濟等方面指出國內博物館發展的弊端。

 

  除去這些博物館學著作,研討會也不斷探討博物館與觀眾間的互動關系及它所發揮的社會效應、經濟效益。就展覽部分而言,我國博物館學研討會從陳列方式、展示效果的討論逐漸轉向展覽本身對觀眾的影響,進而到其在博物館營銷中所處的地位與效果。但博物館學對展覽的討論側重于博物館本身,只是涉及維持運營與發展,而很少提及博物館在藝術社會中的中介身份,也無博物館中介功能對博物館自身運營的決策影響、對觀眾和社會的藝術觀念影響及作用。但在 2008年歷史博物館(臺北)主辦的“當前藝術發展之觀察與省思——美學、經濟與博物館學術研討會”中,從對藝術作品內涵的省思到博物館場域、空間和受眾之間的關系及可能產生的經濟、社會作用都有論及。由此可見近年來博物館學對展覽功能的關注點逐漸擴展至與藝術社會之關系的多層面思考。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博物館學 功能論下 展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