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格桑花盛開在雪域高原——社會主義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
新華社拉薩8月23日電題:格桑花盛開在雪域高原——社會主義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
新華社記者多吉占堆、楊三軍、王軍、張京品
格桑花,是西藏人民心中最美麗的花兒,寄托著高原兒女渴望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
50年前,順應歷史的進步和西藏人民的期盼,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雪域高原上生根發芽。
50年來,西藏各族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巔。
(小標題)有一盞明燈,始終引領著雪域高原在前進道路上走向光明——50年來,黨中央正確領導、英明決策是西藏社會發生歷史性飛躍、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西藏,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是黨中央最關心、最牽掛的地方。50年來,歷屆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西藏的發展,十分關心西藏各族群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的穩定發展,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和“依法治藏、長期建藏、富民興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治藏方略,為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指明了道路。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治藏方略,尤其是近年來,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先后實施了干部駐村駐寺、“雙聯戶”創建等多項維穩措施,構建起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同時實施僧尼醫療養老保險全覆蓋、拉薩供暖、大學生全就業等民生工程,贏得了民心,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為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基礎;而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一舉推翻了延續幾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召開,標志著西藏自治區的正式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在雪域高原正式確立。從此,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西藏人民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區事務的權利。
這是廣大農奴翻身當家做主的50年——
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占人口95%的農奴從此成為西藏的主人。自治區扶貧辦原黨組書記曲尼楊培說:“我是農奴后代。先輩們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子孫不僅不再是農奴,而且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國家干部。”
如今,像曲尼楊培一樣,社會主義制度孕育出越來越多的藏族干部。目前,西藏74個縣(市、區)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比例達到82%,其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府主席、政協主席、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均由藏族干部擔任。
這是西藏人民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利的50年——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965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相關規定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結合西藏實際,先后制定和實施了《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等30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對多項全國性法律制定了適合西藏實際的實施辦法。
這是西藏人民傳承文化和享受信仰自由的50年——
50年來,西藏自治區充分行使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自主管理和發展本地區文化事業的自治權,依法保障西藏人民繼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目前,西藏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1787處,寺廟僧尼4.6萬多人。活佛轉世制度按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得到延續。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進行,信教群眾的宗教需求得到滿足,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
(小標題)有一個夢想,始終鼓舞著西藏各族人民改革創新,加快發展——中國夢是西藏人民的共同夢想,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是西藏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不竭動力。
舊西藏生產力極端低下,直到上世紀50年代,西藏尚沒有成規模的電力、電信、制造等現代工業。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民族區域自治強大的生命力,以及西藏各族兒女追求幸福生活、實現同富裕的夢想,催生了西藏歷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時代。
——富裕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從沒有一家現代工廠到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的初級現代工業體系,從沒有一條公路到建立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從先天“輸血型”經濟建立起“造血型”市場經濟雛形,一大批高原特色綠色產業在興起。
數據是枯燥的,但最有說服力。1965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僅有3.27億元;2014年達到9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5倍。
——和諧西藏:各族兒女共享發展成果。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布達拉宮金頂,古城拉薩正從甜睡中蘇醒。結束了轉經的老人們,結伴來到大昭寺附近的光明茶館喝甜茶、吃藏面。不論是藏族還是漢族,大家都會圍坐長桌,談天說地,其樂融融——這是西藏各民族和諧共處的一個生動場景。
對口支援,是中央促進西藏加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全國支援西藏20年來,先后有近6000名援藏干部及專業技術人員進藏工作,累計投入資金約260億元。
——幸福西藏:“民生陽光”溫暖雪域高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西藏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各族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50年來,西藏城鎮居民和農牧民收入實現歷史性增長。2014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分別是1978年的39倍和42倍。
——美麗西藏:世界屋脊筑起生態安全屏障。為保護好“世界屋脊”這片碧水藍天,西藏根據中央要求,把環境保護作為發展中的底線、生命線和高壓線,嚴禁“三高項目”進入西藏,落實礦產資源開發“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了各級自然保護區47個,占總面積的34.5%。如今的西藏,山川秀美,河流清澈,植物繁茂,生物多樣,依然是世界天然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文明西藏: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從布達拉宮到薩迦寺,從《格薩爾王傳》搶救整理到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0年以來,國家先后投入20億元資金,對大昭寺、羅布林卡等一大批寺廟古建筑進行保護修繕。
從佛教音樂、舞蹈、藏戲,到藏族邦典、卡墊織造……西藏有6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各傳統行業名家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傳承發展著藏族傳統文化。
……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也是300多萬西藏各族兒女的共同夢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上,在黨中央關心、全國人民的支援幫助下,西藏各族兒女必將更加努力,與全國同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小標題)有一種精神,始終激勵著西藏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團結奮斗,建設美麗新西藏——50年來,堅持弘揚“老西藏精神”,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時代內涵,是推動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精神源泉。
新中國剛剛建立,毛主席作出解放西藏的戰略決策。
當時,內地尚無通向西藏的公路。人民解放軍從四川和青海出發,一邊修路,一邊戰斗。
在懸崖上開路,在冰河上架橋,穿越昆侖山、唐古拉山、雀兒山等十多座高山,橫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天險急流……終于建成了川藏、青藏公路這一世界公路史上的空前壯舉。
然而,在這兩條被后人稱為高原“幸福路”的沿途,很多筑路解放軍官兵長眠于此。他們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后,為支援西藏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許多內地干部跋山涉水來到西藏工作。他們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建設西藏、守衛國土。
進入新世紀,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弘揚“老西藏精神”的同時,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鄉,比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還要高出近200米;高寒缺氧,災害頻發,人均壽命只有45歲。
但就在這樣的生命禁區,36位鄉干部用青春和赤誠觸摸生命的高度,默默堅守在高原之巔。
“再艱苦的地方也要有人守,再艱苦的工作也要有人干,1012名群眾需要我們的服務。”普瑪江塘鄉黨委書記李小華、鄉長格桑確拉說。
近3年里,在鄉黨委、政府的努力下,鄉里有了蔬菜溫室大棚,引進了良種牛羊,全鄉農牧民收入3年年均增長29%。
這就是踐行“老西藏精神”,同時又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的新時期西藏共產黨人。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參加西藏代表團審議時,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2014年,川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進一步弘揚“兩路”精神,助推西藏發展。
“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的傳承和發展,鼓勵著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斗志,砥礪著雪域兒女奮勇向前。
在今年尼泊爾“4·25”強震中,西藏重災區山河破碎、房屋倒塌,滿目瘡痍,20余人罹難,近30萬人受災。
在黨中央關心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眾志成城,黨政軍警民協調聯動,在災難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守望與互助中走出悲傷、重建家園,迎接未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部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工作,對做好新形勢下的西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央將派代表團赴藏參加慶祝活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也即將召開……這一切,讓西藏各族兒女備受鼓舞。
當下的雪域高原,美麗的格桑花向著太陽,開得正艷。
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西藏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編輯:曾珂
關鍵詞:社會主義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