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人民幣國際化由中國經濟和貿易實力決定
長期以來,人們在討論人民幣國際化時的一個大前提,就是資本賬戶的完全可兌換。而在筆者看來,雖然資本賬戶的完全可兌換和人民幣的國際化確有關聯,但這里存在兩個不同的問題。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貨幣的國際化和資本賬戶的是否開放,并不是緊密相連的,回顧馬克、日元這些貨幣的國際化過程可知,它們同樣是在資本賬戶有所管制的情況下實現的。上世紀60年代,美國也對資本賬戶有所限制。但這些管控并沒有影響馬克、日元、美元的國際化。因此,一個貨幣是不是國際化,與資本賬戶的可兌換沒有完全必然和緊密的聯系。那么,它最基本的條件究竟是什么?筆者認為,是一國經濟的實力、貿易的實力。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關于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籃子的問題,筆者認為不必太糾結。在SDR這個籃子中,美元只占41.9%,歐元占37.4%。二者在權重中不分伯仲,但是在國際使用上卻是天壤之別:美元使用在60%-70%之間,歐元只有20%多。此外,日元早就進入了SDR籃子,但日元在國際中的使用、外匯儲備中的使用只占4%,它加入SDR以后,不僅沒有增加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反而還下降了,這源于日本的經濟出了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是由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貿易實力決定的。首先,中國一方面要有強大的制造業,制造業必須是高質量的有創新性的,在世界上是有唯一性的產業。中國出口商品的質量、技術、品牌、銷售渠道都要成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才行。另一方面,中國一定要成為國際的市場,也就是說,中國需要強大的進口能力,要成為國際上一切優秀產品、高質量產品競爭的市場,我們才會有發言權、定價權。此外,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當中,按照市場原則,高效管理運行的資本市場,或者叫金融市場也是非常關鍵的。
其次,我們來看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的建設之間的關系。作為中國構建全方位對外發展的一個新格局的兩大戰略,二者相輔相成,“一帶一路”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推動力量,“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宗旨,貨幣流通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區域使用和推廣提供了更廣泛、便利的機會。作為區內一直最堅挺的貨幣,人民幣能在大宗商品貿易、絲路基金、亞投行、基礎設施建設、產園建設等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
再次,在“一帶一路”的合作中,資金始終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沒有資金就無法實現“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合作。從中國30多年的經驗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1980年到2014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300多萬億元人民幣,拉動了人均GDP從461元增加到現在的46530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40億人口,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完成“一帶一路”的構想,恐怕需要10多萬億美元的投資。中國實際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出資方。目前我國儲蓄率在50%左右,儲蓄存款54萬億元,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上,無論是投資還是貸款都要使用人民幣,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也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最后,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來建設“一帶一路”構想。因為它涉及的地域非常之廣,國家也多,建設過程也較為復雜。在資金投入、政策對接等方面,只憑中國一國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必須動員沿線沿路國家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完成這一構想。中國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充分調動沿路沿線國家的資金、人力、物力集區域之合力共謀大局,共襄盛舉。因此,筆者認為,“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這兩個事情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一定會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行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資本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