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人民財評:別只看榜單,中國企業真正做強的十個錦囊
今年,中國有106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而在13年前,僅有11家中國企業上榜。在某種意義上,這標志著本世紀初國家制定的關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的戰略規劃進一步取得成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顯示中國正在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時代。
但是必須看到,大并不意味強。從業績盈虧來看,全球50家最賺錢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13席,其中工商銀行以2014年盈利447.64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在全球虧損最嚴重的50家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14席,且都是國有企業,其中中國鋁業以2014年虧損17.58億美元成為中國虧損最多的企業。中石化、中石油利潤同比也分別下降了30%和17%。
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大企業在諸如體制機制、資源整合、創新能力、人才培養、品牌影響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國際化能力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大而不強,這是中國大企業的尷尬。
到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與美國可能數量相當。但是中國企業要趕上世界先進企業的發展步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提高資源整合能力,迅速擴大規模仍是首選要務。在數年之內,加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仍然是越多越好,5年應當增加到130家,超過美國。
其次,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核心。從盈利模式看,中國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資源性企業,主要靠國家政策扶持和資源市場壟斷來獲取高額利潤。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靠此獲得的利潤屬于透支性利潤,難以長久。
第三,要加快市場競爭,調整產業結構是關鍵。世界一流企業的壯大主要是靠市場競爭來打造。
第四,加快品牌建設,提高國際知名度是根本。無論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還是國家電網,并沒有成為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其80%以上的營業收入是在國內。
第五,建設真正的全球公司是長遠大計。優秀的全球性企業往往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本土以外的國家,而日本這項比例只有33%,這是日企紛紛跌出500強的重要原因。反觀中國企業,即使作為吸金能力最強的工商銀行,其境外收入也僅占總收入的5%左右,而不少資源性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更低。
第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管理水平是基礎。我國不少500強企業的業績不盡如人意。從排名升降來看,與去年10家企業排名下降相比,今年排名下降的中國企業超過20家,其中武鋼集團排名出現斷崖式下滑,由去年的第310位下降至第500位;五礦集團排名下降65位。神華集團、山西陽泉煤業集團、開灤集團等煤炭企業,中國鋁業、首鋼集團等冶金企業,華能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等電力企業,排名均出現下降。除了金屬行業之外,上榜的電力企業中虧損的占了多數。
第七,機械制造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重點。世界前50強的制造業企業并沒有中國公司。中國機械制造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仍是亟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第八,關注和發展“新經濟”的思路。美國經濟則率先從工業基礎型轉變為高科技型經濟,美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即使近年來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仍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像戴爾、聯邦快遞等企業,發展的歷史不過幾十年。我們注意,內地科技企業中,移動排名第55,與去年持平,電信排名第160,較去年下降6名、聯通227;華為排228,聯想排231。臺灣企業中,鴻海精密位列31名。
第九,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強大動力。美國大公司不會遇到來自中國的強大競爭者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子及電子設備、食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煙草、計算機軟件、建筑和農業機械、家庭及個人用品、互聯網服務、管道運輸、商業航空、娛樂、食品生產、制藥、食品和藥品零售、保健及其他。顯然,這些行業主要來自競爭性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動力。
第十,加快“走出去”是做大中國企業的新動力。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強大的指標并不是在國內資產規模或者總銷售收入,而是企業是否真正具有一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在全球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者為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財富 500強 中糧 中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