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讓每個中國人都有‘家’可回” ——馮驥才談古村落保護
新華社天津4月30日電題:“讓每個中國人都有‘家’可回”
——馮驥才談古村落保護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如同春節一樣,保護古村落,就是讓每個中國人都有‘家’可回。”
近年來,為了搶救和保護古村落,國務院參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不遺余力,在他的呼吁和努力下,古村落保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目前我國已有2500多個有價值的古村落得到了保護,200多個古村落有了自身檔案,古村落保護初戰告捷。”馮驥才說。
我國的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
中國數千年歷史的農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載著傳統文化,具有較長歷史的村落,這些村落如同一顆顆寶石,散落在田野里。但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邁進的過程中,由于缺乏保護意識,我國大量的古村落消失不見了。
為了搶救和保護古村落,2001年,馮驥才當選中國民協主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了山西榆次的后溝村作為調查的對象,為的是形成古村落的保護標準。
“后溝村是元代的一個隱居村,有戲臺,觀音堂和關公廟。經過兩年多的調查,后溝村的文化遺產得到了細致的整理。”馮驥才說。
就在調查結束的時候,有一件事讓馮驥才至今難忘。“在我準備離開的時候,來了幾位村里的大娘,每人提著一個裝滿棗的籃子,大娘們拼命往我口袋里塞。同行的一個人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你做的這件事是給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是不會忘記你的。”馮驥才深情地回憶說。
由于缺乏必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古村落的搶救和保護進度遠遠趕不上古村落消失的速度。
馮驥才說,自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村落。“讓人著急的是,消失的是什么樣的村落,我們并不清楚。”
“如果這些古村落都沒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到哪里去尋找‘鄉愁’?”馮驥才憂慮地說。
保護古村落我要為政府點個“贊”
“保護古村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僅憑專家,學者和志愿者是遠遠不夠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村落的保護應該成為城鎮化的一部分,不能將兩者分開,甚至對立起來。應該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不能讓中國人沒有地方尋找‘鄉愁’,沒有場所寄托‘鄉愁’。”馮驥才說。
2012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與認定,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護。在全國選擇5000個極具歷史價值的傳統村落,給予命名保護。
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已經公布了三批,有超過2500個村落列入了國家“保護清單”。
“短短三年時間,就確定了這么多需要保護的傳統村落,說明國家已經重視到了傳統村落的瀕危程度和消失的速度,感到了一種文化壓力。”馮驥才說。
“據我了解,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并建立名錄。”馮驥才頗為自豪地說,“從這一點來說,應該給我們的政府點一個贊。”
古村落保護還在“路上”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堅定了馮驥才搶救和保護古村落的信心。他介紹說,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等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項目已經全面鋪開了。一方面為列入國家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建立檔,另一方面去發現尚未列入名錄的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向國家相關部門提供信息。
“目前已完成200多個村落的立檔調查。”馮驥才說,預計今年底前,中國傳統村落檔案的第一卷將推出。“這是一個范本卷,將對接下來的普查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古村落保護雖然有了成果,但在馮驥才看來還遠遠不夠。“作為寄托鄉愁的載體,村落應該是活態的家園,既有它獨特的文明,又具有現代氣息。”馮驥才補充說,“要實現這一點,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古村落保護還在‘路上’。”馮驥才說,比如,進入國家名錄后,古村落保護的責任人該如何確定。此外,古村落保護要有一個保護法或法規,不管執行力如何,有和沒有差別很大。
“對于被列入保護清單的村落,當地政府必須簽署保護承諾書。”馮驥才說,“地方政府對傳統村落保護負有最主要的責任,必須要一以貫之,不能評選成功,拿到榮譽稱號和專項資金就萬事大吉了。”
對已經進入名錄的村子,馮驥才認為重點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讓他們享受到現代科技的便利,讓他們能在當地獲得生活來源,愿意繼續住在村子里。(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馮驥才 古村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