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從習近平用典看治國理政思路

2015年03月01日 19:36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MAIN201502280940000328787374777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仔細梳理習近平的公開言行,此番言論并非其興致所至的即席發揮。在不少場合,習近平都態度鮮明地表達出對傳統的重視。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力量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鮮明風格。

  人民日報社近日組織編寫了《習近平用典》一書,揭秘了習近平最常用的歷史典故。書中收錄了習近平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引用的典故135條,并逐條對其背景義理和現實意義進行了解讀,是了解習近平語言風格,執政理念的重要參考。

 

MAIN201503011749000289395278774

  2013年11月26日上午,習近平參觀孔子研究院。

  ◎借古警今: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習近平《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出】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周易?系辭下》

  【解讀】《周易》亦稱《易經》,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周易?系辭》是孔子闡釋易理的文字,這段的意思是,君子在國家安定的時候要不忘危險,國家存在的時候要不忘敗亡,國家大治的時候要不忘變亂。

  這種憂患和責任意識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底色。“全黨必須警醒起來”,2012年習近平一上任就為全黨敲響了警鐘。緊接著,習近平發出“整風”動員令,并從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和解決腐敗問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引用《道德經》中的名句“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再次告誡全黨要增強憂患意識,學會“下先手棋”,方能立于不敗。

  ◎重拳反腐: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習近平《擺脫貧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

  【典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則其以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復過誤,適陷于深文者也。——蘇轍《上皇帝書》

  【解讀】句中的“腹心”即肚腹和心臟,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禍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樣。蘇轍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意在說明“去民之患”刻不容緩,不可稍懈。

  “不是沒有掂量過,但認準了人民的期待。”對人民群眾來說,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各種特權現象無疑就是“禍患”,也最令人痛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打虎拍蠅”,既防止“縱蠅為害”,也決不“養虎為患”;既要治標,也要治本,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定指標、上不封頂,凡腐必反,除惡務盡,用實際行動激濁揚清,回應著人民的期待。

  ◎推行法治: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習近平《在新疆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典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解讀】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度”,就是有法度。韓非子把“奉法”作為治亂興亡的關鍵。本句典語的意思是,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也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度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度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

  現代社會表明,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如何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習近平引用韓非子的論述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領導干部和立法、執法、司法者要秉公執法,在實踐中貫徹法治思維,“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官治官: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典出】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王通《中說·禮樂篇》

  【解讀】《中說》是一本哲學著作,體例效仿《論語》語錄式。這句典語的意思是,以權勢交友的,權勢逝去了,交情也隨之斷絕;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窮盡了,交情也隨之結束。

  領導干部如何交友?習近平用這句古語給出了遵循。習近平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堅決遠離各種“小圈子”、“小兄弟”,堅決杜絕低俗的“投桃報李”行為。有的領導干部跌入腐敗犯罪的泥坑,原因就是交友不慎。“孫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劃一個圈,妖魔鬼怪就進不來了,自己要給自己劃一個圈。”

  同時,習近平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一文中強調“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習近平用此三字道出了當官的法則,強調領導干部要正確使用手中權力,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能否干干凈凈干事,是每一位領導干部經常面臨的重大考驗”。

  ◎習式外交: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典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解讀】孟子的這句古語意思是,天下萬物沒有同樣的,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這是客觀存在。孟子指出,物品的價值有的相差五倍、十倍,甚至千倍、萬倍。倘若你將它們同等看待,就是擾亂天下。

  習近平在多次場合引用過這句古語,要表達的都是“多樣性”的思想。一棵樹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樹葉;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樣的沙粒。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各國有各國的歷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既有盧浮宮也有故宮,既有金字塔也有大雁塔,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才能吸引眼球,這是中國人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的道理。正所謂“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每個國家都可以也應該根據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編輯:曾珂

關鍵詞:習近平用典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