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湯素蘭:偉大的蘆葦

2015年01月26日 10:04 | 作者:湯素蘭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CM9P1398_副本

 

  殷墟

 

  對于安陽的了解,是從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開始的。翻開歷史課本,第一章還是形似猿猴的“元謀人”和“山頂洞人”,第二章就看到了甲骨文和精美的司母戊大方鼎(2011年被正式改名為后母戊鼎),這些對于中華文明有著標志性意義的珍貴文物都是從“殷墟”(這兩個字小時候怎么也寫不對!)出土的,殷墟的具體地點是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所以,當2013年我第一次到安陽的時候,最想去的地點就是“殷墟”。

 

  我的一個做文化企業的朋友,是30年前在河南安陽推著板車賣書起家的。后來南下廣州,生意越做越大,但始終沒忘記自己最初起家的安陽,一直以捐資助學的方式回報。2013年夏天,他又為安陽幾所學校捐贈圖書,并且邀請我前去為孩子們作關于閱讀與寫作的講座。他捐贈的其中一所學校就在小屯,緊挨著殷墟博物館。那天我作完講座后,順理成章地游覽了殷墟宗廟遺址和中國文字博物館。

 

  殷墟遺址在安陽市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這兒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殷墟遺址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包括宮殿、宗廟區,鑄銅、制骨、制陶等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王陵區和平民墓地等部分。

 

  游覽殷墟遺址,最令我驚愕的是關于人祭的介紹。在已經發表的甲骨文中,有關人祭的記載就達到了13000多人。殷商的宮殿、宗廟建筑,也是使用人祭的重要場所。從奠基、置礎到安門、落成,都要舉行隆重的人祭儀式,作為犧牲的人連同牲畜、車輛,一齊埋在宮殿宗廟臺基的內外。人祭最多的是小屯乙組第7號宮殿遺址,共用585人。人祭的方式五花八門,既有伐祭(砍頭)、燎祭(焚燒),也有腰斬、血祭、剁碎和活埋,無所不用其極。

 

  建造一棟房子,在打基礎的時候把人殺了,尸體埋在下面;立柱子的時候,柱子下面也埋上尸體。現在想來實在令人毛骨悚然。但在殷商時代,用人祭祀是人的地位和權力的體現,作為祭品的往往是奴隸或者戰俘。

 

  走在殷墟遺址上,每走一步都踩在亡靈的尸骨上,仿佛還能聽到人類自相殘殺時被殺者慘烈的呼號。然而這樣黑暗的時代并沒有成為歷史,人類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互相殘殺的現象,哪怕是現代、戰爭、恐怖活動、恩怨情仇,都在重復著自相殘殺。人類學家說,人類有共同進取的合作力量,也有互相殘殺的野蠻天性。因為人類是柔弱動物,從小要父母保護,成年后也無自衛力量,體力不夠、指甲不硬,牙齒又受口小的限制,無法兇狠撕咬,人不會爬樹,也不會飛,可是從經驗中,他知道只有成群結隊,才有生存希望,因此人類對家族、鄉團、國家有熱烈的忠心,更要利用腦力制造武器。人類歷史的演進,體力越來越弱,而殺人武器卻愈來愈兇,人弱器利,互為因果。這樣想來,人類之間要和平相處,簡直無望了。然而,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人類就有了對仁愛良善的美好世界的向望,有了對高尚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漢語里,文明是與“野蠻”一詞相對立的。它特指人類所創造的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精神財富,而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文字的出現。

 

  甲骨文

 

  在殷墟遺址挖掘出了13萬多片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這些龜甲和獸骨記錄了商王朝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甲骨文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文字是何時出現的?哪種文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考古上至今并沒有定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的最早的文字。

 

  在甲骨文的發掘地、殷墟遺址公園旁邊建有中國文字博物館。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仿佛跨入了一條人類文明的隧道,在這兒不僅能詳細了解到甲骨文的發掘情況,還能了解到中國文字和世界文字的發展歷史。博物館從建筑到裝飾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字和中國書法的各種元素,表現了中國文字的豐富多彩和源遠流長。

 

  相傳文字是倉頡創造的。在有文字之前,人類靠“結繩記事”。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后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記三件事,就打三個結,如此等等。這樣當然容易產生混亂。據說當年倉頡本來是黃帝手下的一個官,有一次黃帝跟炎帝談判,讓倉頡根據繩結給黃帝提供史料,結果史料提供錯誤,黃帝談判失敗。倉頡羞愧難當,決心要找到一種新的記錄辦法。他隱居在故鄉武陽村,躲在深溝里,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來代表它們,并且把這種符號叫做“字”。倉頡造字既成,“天雨粟,夜鬼哭”。因為一旦人類掌握了文字,就能洞察天地的秘密,探索自然的規律,“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看著一片片龜甲獸骨,欣賞著刻在上面的一個個如畫一般的文字,不禁想象當年的人是如何在龜甲獸骨上一刀刀細致地刻劃的,每一刀刻下去定是非常精心的,要刻什么也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表達的方式一定是言簡意賅的。我們文字的載體,從最早在甲骨上刻劃,青銅上鑄造,到后來的雕版印刷和今天的激光打印、網絡傳輸、無紙辦公,書寫變得越來越方便。如今書寫材料唾手可得且幾乎沒有成本,但信息也越來越泛濫了。今天的我們每天都要浪費許多時間在無用的信息和無聊的八卦上。科學技術也是一面雙刃劍,既給人類帶來進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消極的后果甚至災難。

 

  紅旗渠

 

  小時候在村頭曬谷坪里看露天電影的時候,就知道了“紅旗渠”,因為有部紀錄電影叫《紅旗渠》。

 

  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冬天學校停課,支援農村水利建設,我們組成宣傳隊到水庫工地去慰問,看到工地上四處刷著標語:“發揚紅旗渠精神!”“定叫山河換新裝!”

 

  “紅旗渠”是一條什么樣的渠呢?林縣人民是如何劈開太行山,讓漳河穿山來的呢?林縣人民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把“河山重安排”呢?小時候的我實在想象不出來。

 

  2014年9月底,我到安陽參加天天出版社的筆會,終于有機會參觀紅旗渠。雖然時隔40多年,雖然世易時移,今天的社會已經強調科學發展,不主張人定勝天,但參觀紅旗渠我還是非常震撼。在實地參觀之前,我在景區內的紀念館里看紅旗渠的建設經過介紹時,眼睛就忍不住一次次濕潤。

 

  紅旗渠是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水是生命之源。而林縣自古缺水。把太行山那邊的漳河水引過來是林縣人民祖祖輩輩的夢想。從1957年來始,林縣人民就開始愚公移山。1960年2月,紅旗渠正式動工,歷時十年,到1969年7月紅旗渠竣工。總干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墻高4.3米,全部開鑿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上。整個灌區還有分干渠10條,支渠51條,隧洞211個,渡槽151個,渠線貫縱1500公里。據計算,如果把開鑿紅旗渠的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能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1960年代的中國物質是極其貧乏的,科學技術也很落后,但林縣人民憑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用極其簡單的工具,開鑿出了這一條人工天河,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跡”。

 

  如今的紅旗渠已經成為了一個風景秀美的景區,但紅旗渠最寶貴的財富,不是秀美的風景,而是其人文的精神。在景區紀念館里,還保存著許多當年的照片。有些照片記錄了當年艱苦卓絕的開山錘石、吊繩、打眼、放炮的場景。有些照片將幸福定格了下來:當嘩嘩的渠水從漳河引來,人們都笑了,笑得那樣幸福,那樣開心。照片上的人衣著樸素甚至“藍縷”,他們的面容有幾分菜色甚至有些浮腫,但他們的精神都是飽滿的,洋溢著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

 

  在自然的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世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人類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人因為能思想,走出蒙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創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人因思想而偉大,人也因思想而崇高。

 

  (作者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殷墟 甲骨文 紅旗渠 湯素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