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100年前中學課堂學什么? 有英語課,學生蠻拼的

2014年12月28日 08:50 | 來源:今日早報
分享到: 

  原標題:100年前中學課堂學什么? 有英語課,學生蠻拼的

 

W020141228308571387527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杭十中校園實景圖。其中的南園是中式園林,小巧玲瓏,極富詩意。現在仍存于校園中(畫圈處為上世紀的南園,上圖為現南園)。

  上世紀初,杭州的初中生們,課堂上都學些什么?老師是怎么上課的?

  前段時間,今年9月新上任的杭十中校長孔曉玲在查閱學校歷史資料時,發現了當時杭州中學教育的一些記錄,讓她異常驚訝。

  “上世紀初,我們的教育非常先進。”孔曉玲覺得,當下的學校在推進現代化的同時,也需要對傳統進行梳理,了解當時教育的先進做法,融入到現在的教育之中, “很希望能找到當年的一些原始資料,比如課表、教學大綱、教材、老師的教案等等。”

  如果你有保存當時的資料或線索,歡迎告訴我們或學校。

  上世紀初中學就有英語課,每周六節

  杭十中創建于1806年,是浙江省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中學,前身為宗文義塾,在1907年改名為宗文中學,當時,是聞名浙東的中學。

  孔曉玲說,杭十中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培養了一批首屈一指的大家,比如戴望舒、吳晗、張天翼等。這些大師,中學畢業時基本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和當時優秀的教育肯定有聯系。”孔曉玲說。

  當時的教育到底先進在哪里?從當時校友回憶錄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拼湊起上世紀初的初中生求學圖景。

  校友金世宣,1919年畢業于宗文中學(杭十中前身),曾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

  他在記錄中說,當時初中是四年學制,課表里,有國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倫理學、理化等幾門課。

  那個時候,英語是極受重視的一門科目。為了提高英語水平,他從初中三年級開始,連續兩年從上海商務印書館訂購《英語周刊》,每周一期。初中畢業后,他準備投考杭州郵局的一個職位,要考三門,其中一門就是英語,其他是國文和地理。

  1941年畢業的胡啟俊記得,初一時,語數英三門課,每周都有6節。對英語的重視程度,絕對不比現在低。要知道,現在的初中,英語課一般每周也只安排5節課。

  學校不大,腔調卻很足。除了教室、餐廳、寢室和辦公地點外,圖書館都沒有,卻有一個正統的中國式花園,名“南園”,可供師生們在飯后散步。

  也重視體育。沈锜是1933年畢業的。他記錄說,學校有個操場,可以玩球,他們最常玩的,是一種用腳踢的皮球,規格和足球差不多。還有一個“雨操場”,有屋頂,下雨天也可以用。在“雨操場”,有專門的老師教太極拳,是“一位黃巖籍的教官,穿了代表江湖好漢的扎腳綢褲,從‘太極出虛’,一步一步很耐心地教各種把式”。

  博物館館長當老師,水平杠杠滴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宗文中學,學校里不分教務、訓導、總務等處,只設兩位學監,分工大致是一個監管教務,一個監管總務,訓導事務則兩人都管。如果有爭執,最后的決定權在校長手中。

  老師大部分是大學畢業生,還有一些是海外留學回來的。學生幾乎給每一位老師都起了外號。有的外號源自老師所教的科目,比如“韓博物”,因為教的是“博物課”;有的源自籍貫,比如“劉東陽”,是因為這位老師是東陽人。

  有不少老師水平很是了得。

  在1941年畢業的劉欲團的記憶中,有一位教生物的韓士淑老師,不單編寫教科書,上課非常生動風趣,還會帶學生實地操作,按照日本種植水稻的技法親手種一畝水田,人氣超高。

  這位韓老師早年在日本讀大學,回國后,曾任浙江省博物館館長,再到宗文中學任教。館長當老師,這水平自然也不是一般的高。1924年,韓老師在西泠印社潛泉發現了世間罕見的“淡水水母”,震動國內外生物學界,這淡水水母也被命名為“韓氏淡水水母”。西泠印社得知這一重要發現后,在潛泉四周設鐵欄桿加以維護(《西泠印社志稿》記載“泉水清洌內生淡水母為世界稀見之生物”)。當時,韓老師只有三十多歲。

  還有一位教理化的蔡紹倫老師,是浙江大學的高材生。當時理化實驗儀器缺乏,他會自制簡單的儀器,用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一次他在粉筆上蘸了點化學藥品,丟到地上發出噼啪的聲響,即使頑皮的同學也會睜眼張嘴驚嘆不已。”

  那時的學生讀書就很拼,學習到半夜的不少

  上世紀初,宗文中學讀書的學生來自全省各地,除了少數杭州本地人可以“走讀”外,其他都住學校。住宿條件非常艱苦,三片木板,一個床架,再加一個蚊帳架子,就是一張床。每間寢室,容納三四十個學生,“從外面望進去,只見一片蚊帳”,很是別致。

  學校有制服,是西式的,上課時一定要穿,但外出時沒有硬性規定。那時西式衣著還不流行,平時不上課,大家穿的都是中式衣服,長衫大褂為主,其次是短衫唐裝。

  那時候學生讀書很拼。每學期的期終考,是件大事,幾乎每個同學,在考試前一周,就要自修“抱佛腳”。有的開“夜車”,晚上讀到半夜或更晚,有的則開“早車”,清晨四五點或更早就起床了。

  學校每天的晚自修到九點,為了省電,九點后電燈就全關了,要到第二天下午五點左右再開。想要“開夜車”或者“開早車”的學生,就得自備洋蠟。于是,在考試前夕,教室內都是燭火輝煌。

  “很希望能找到當年的一些原始資料,比如課表、教學大綱、教材、老師的教案等等。”孔曉玲說,比如她對很多校友提到的博物課很好奇,教什么,用什么教材,很想了解。但除了從校友回憶錄中找一些片段記錄,這些系統性的資料都找不到。因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的抗日時期,日軍入侵杭州,宗文中學顛沛流離,很多珍貴資料都遺失了。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100年強 中學課堂 英語課 杭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