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趙平:防癌呼喚勤儉、樸素的生活方式

2014年12月17日 11:07 | 作者:趙平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C20141217001-zx5

 

  ●中國城市人群癌癥發病率遠遠高于農村人群。由此可見,優越的生活條件也許會成為制造疾病的發源地。

  ●生活是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飲食習慣,另一端是健康。只有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天平才能平衡,才能始終如一地享受健康人生。

  ●談到儉,在供不應求的艱難歲月,人們通過精打細算,半年糠菜半年糧維持了生存;在小康時代,美味佳肴吃不完,可為了健康,也要勤于盤算。

 

  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高速騰飛了30多年,逐漸擺脫了饑餓與貧困的中國人開始享受生活的幸福與安寧。然而,富裕起來的國人突然感到“有什么別有病,得什么病也別得癌”的至理名言竟然如此重要。如何少生病、不生病、遠離癌成了許多人的愿望。人們終于意識到,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歸零。

 

  生活過于安逸、舒適會制造疾病

 

  20年前我在《光明日報》撰文提醒民眾,要警惕“富貴病”的逼近。如今,即使醫院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患者的醫療需求。生活越來越好,為什么健康問題卻越來越多?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年會的議題是“生活方式與惡性腫瘤”。其實不僅僅是惡性腫瘤,絕大多數慢性病的發生都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有人把包括癌癥在內的慢性病統稱為“生活方式病”。許多研究數據顯示,不良的生活方式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癥的發病有直接影響。以惡性腫瘤為例,也許人們很難相信,全球癌癥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居然是風景如畫的丹麥、德國等發達國家;位于亞洲發病率榜首的是日本和韓國。印度癌癥的發病率只相當于中國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中國癌癥的發病率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已經上升了3個臺階。不難看出,經濟的發達,生活水平的提高,竟然牽動了癌癥發病率的攀升。

 

  數據表明,中國城市人群癌癥發病率遠遠高于農村人群。由此可見,優越的生活條件也許會成為制造疾病的發源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不良或有害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高膽固醇攝入、水果蔬菜攝入少、過量飲酒、室內煙塵、肥胖、空氣污染、缺乏體力活動等。這些陋習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與時俱增。在物資匱乏的中國,幾人有足夠的煙酒享受?“半斤油、半斤肉”的年代根本不存在營養過剩的問題。在那個年代,提倡勤儉的生活,樸素是美德;在那個年代,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遠沒有構成對國人的威脅。

 

  在努力擺脫了缺衣少食的貧困狀態后,中國人也開始享受安逸、舒適的生活:出門坐汽車,上樓坐電梯,電視用遙控……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種生活究竟給國民帶來了什么負面后果?事實已經提示,過于安逸、舒適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對健康造成了威脅。

 

  限制熱量攝入有助預防腫瘤

 

  糧食供給不足時,饑餓狀態嚴重摧殘健康。如今食物充足了,如何能夠吃得合理、健康?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蛋白質和脂肪是飲食熱卡的三大來源。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可以提供4000卡的熱量,每克脂肪可以提供9000卡的熱量(1大卡=1000卡)。人們需要足夠的熱卡維持生命和供應運動需要。但是,如果飲食熱卡的攝取超過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時,過剩的熱量可能導致體內脂肪細胞堆積,長此以往,體重會超標,甚至出現肥胖;而肥胖又往往會誘發身體內分泌失調,增加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肥胖可以導致某些依賴內分泌的癌癥的發生。研究結果提示,每日飲食熱卡從2700大卡增加到3900大卡,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死亡率可以上升兩倍。另外,愛吃肉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大腸癌的風險。如果攝入的總熱量過高,乳腺癌及大腸癌乃至膽囊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也會上升。

 

  西餐以肉為主,配以甜食的結構是歐美國家癌癥發病率領先全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農耕歷史有幾千年,飲食結構是相對合理的,以谷物為主,輔以蔬菜、肉禽蛋奶。流行病學研究也證明,限制熱量攝入,有助于預防腫瘤,能使人更長壽;可以使血糖下降、胰島素水平降低;增強細胞的自我吞噬能力和某些DNA修復過程,幫助防治肥胖、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上述代謝性疾病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也有不解之緣。所以,“管住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措施。

 

  一個人要維持目前的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必須攝入30~40大卡的熱量。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的熱量為1500~2000大卡,體重就會維持現狀。如果每天少吃250大卡(一個大饅頭的熱量),持續1個月,就可減肥1公斤。也就說,每7000大卡熱量可“削減”人體1公斤的肥肉。每周減肥1公斤是安全的,這就需要每天減少1000大卡的攝入。

 

  粗茶淡飯有助減少癌癥發生

 

  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比例建議為6∶2∶2。可適當增加谷物和膳食纖維的攝入,控制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過多攝入。膳食纖維是食物中的抑癌因子,可以顯著降低大腸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胰腺癌的發生率。膳食纖維防癌的機制是:降低大腸中致癌物的濃度;縮短腸腔內毒物通過的時間,減少致癌物和組織間的接觸時間;抑制某些致癌或前致癌物的產生;調節內分泌系統等。以結腸癌為例,當食用膳食纖維量為15%以上(高水平)時,結腸癌的發病率很低;當攝入膳食纖維為5%(低水平)時,結腸癌發病率就會明顯升高。膳食纖維存在于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品中,在柑橘類水果、十字花科蔬菜和菇類中含量更高。也就是說中國的粗茶淡飯有助于減少結腸癌的發生。

 

  中國傳統的飲食結構強調“平衡膳食,辯證用膳”,提倡不同營養成分食物的互補,是健康、合理的。《黃帝內經·素問》對此作了精辟的總結: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

 

  生活是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飲食習慣,另一端是健康。只有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天平才能平衡,才能始終如一地享受健康人生。我們在為國民健康尋找良方時,不經意發現,在我們童年時廣為提倡的勤儉作風與今天的保健理念不謀而合。談到儉,在供不應求的艱難歲月,人們通過精打細算,半年糠菜半年糧維持了生存;在小康時代,美味佳肴吃不完,可為了健康,也要勤于盤算。控制飲食,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不僅有益于國民健康,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標志。勤不僅在于勞,現實意義更在于動。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以強健身體,也會使人抖擻精神。最近,國際上流傳防癌秘訣是“少吃多動”,這不能不說英雄所見略同。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 趙平)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防癌 生活方式 趙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