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醫療投入加大 為何個人負擔反增
醫改五年來,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每年增加超過20%。不過從統計數據看,政府對醫療衛生的巨大投入并未減輕個人的直接負擔,個人絕對衛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漲。對此專家認為,民眾一直抱怨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緩解。如果醫院運行機制、補償機制沒有變,醫藥費用增長不能有效遏制,那么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依然有限。(12月10日《經濟參考報》)
但凡是花錢,當然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假如錢花了不少,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錢究竟是怎么花的,自然難免引發質疑。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醫療衛生支出連年增長超20%,2014年各級財政預計投入更是達到了8.14億元,然而如此巨量的投入,公眾卻感受甚微,非但沒有覺得看病更容易更便宜了,公民個人絕對衛生支出反而同步逐年上漲。何以政府醫療衛生投入越多,公眾卻未能感同身受,看病甚至越來越“貴”,這錢究竟花到了哪兒,也就不免讓人犯嘀咕。
誠然,正如“跟著感覺走”也可能走錯方向,個人感受這東西出現偏差,也在所難免。盡管放在政府對醫療衛生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個人絕對衛生支出卻不降反增,看似有違常理。但這一感受其實忽略了社會發展進程中,整體醫療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這一背景,同樣也沒有考慮CPI抬升對醫療衛生服務成本的影響。毋庸置疑,假如沒有財政對醫療衛生的大手筆投入,那么結果不是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與需求出現嚴重脫節,便是個人衛生支出更劇烈的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的價值與意義,其實并不能因為個人衛生支出仍逐年上漲便被低估甚至抹煞。
不過,政府在醫療衛生上投入不菲,公眾卻并未感覺到明顯受益,這之間的反差其實仍值得反思。應當承認,不斷加大的醫藥衛生投入,毫無疑問會加大醫療服務的供給,從而緩解衛生服務的供需矛盾,而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的提升,更意味著對個人醫藥開支的分擔。然而,既然是花錢,的確還不能滿足于沒有亂花。政府對醫療衛生開支的加大,如何才算花在刀刃上,如何讓投入產出比更高更有效率,顯然更需建立必要的公共投入評估機制。
具體而言,醫療衛生的開支,究竟該優先加大規?;t療服務供給,還是應當打造均衡的醫療服務體系,究竟是該加大對公立醫療的投入,還是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引入更多的市場化投資者,不同的投入選項,必然意味著醫療衛生體系運行效率上的差異;此外,究竟該先行理順醫藥關系,還是只管提高醫保補助標準,假如缺乏對醫療體制及其利益關系的厘清,加大的投入最終會被既得利益鏈條吞噬,還是讓個體從中受益,自然也需要打上個問號?,F實中,個人絕對衛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漲,對于政府醫療衛生開支加大缺乏受益感,除了客觀需求增長與成本抬升的因素之外,加大的投入是否實現了效率與效益的最大化,恐怕同樣值得盤點。
基于此,醫療衛生服務的確是個復雜的系統,如何改善并提升,加大投入固然不可或缺,但僅僅舍得花錢卻還遠遠不夠。醫療開支的加大是個好事兒,但如何把錢花好,保證效率與效益,避免陷入利益黑洞,恐怕才是更為關鍵的環節。
編輯:曾珂
關鍵詞:醫改 醫療投入加大 個人負擔反增